圓明園歷史
發(fā)布時間:2017-01-25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圓明園歷史篇一:火燒圓明園的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 圓明園于咸豐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聯(lián)軍的洗劫和焚毀,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頁屈辱史。 至清代中葉,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shù)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挑起侵華戰(zhàn)爭——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隨后國內(nèi)又爆發(fā)了反抗清王朝統(tǒng)治的“太平天國”。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聯(lián)合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先在廣州兩度挑起戰(zhàn)端,但未達到予期愿望。為了對清政府直接施加壓力,就決計陳兵京城。侵略軍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天津條約”。 1860年(咸豐十年)7月,英法侵者軍艦隊再次闖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進京換約為幌子,一面武力進逼,一面誘以“講和”。目的在于陳兵京師,逼清廷就范。腐敗無能的清政府遲遲不定戰(zhàn)守之策。侵略軍長驅(qū)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橋決戰(zhàn)清軍失利,次日晨,咸豐皇帝倉皇自圓明園逃奔承德避暑山莊而去,造成都城無主,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機局面。 ·搶劫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繞經(jīng)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于當天下午經(jīng)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軍闖入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nèi),有二十余名圓明園技勇太監(jiān)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占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清十二帝十三朝分別是: 清太祖努爾哈赤(天命)、清太宗皇太極(天聰、崇德)、清世祖福臨(順治)、清圣祖玄燁(康熙)、清世宗胤禎(雍正)、清高宗弘歷(乾。、清仁宗颙琰(嘉慶)、清宣宗旻寧(道光)、清文宗奕詝(咸豐)、清穆宗載淳(同治)、清德宗載湉(光緒)、溥儀(宣統(tǒng))。
圓明園歷史篇二:歷史上的圓明園
歷史上的圓明園,最初是由康熙賜給其四子胤禎的一座賜園,面積約為30公頃左右。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時,園內(nèi)就已是“林皋清淑,波淀停泓”。1723年,雍正即位后,大規(guī)模擴建圓明園。至雍正末年,已建成30余處園林風景建筑群,遍布200公頃范圍。
乾隆朝時,正值我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繁榮時期,乾隆集全國的能工巧匠,以空前規(guī)模擴建和修造圓明園,除了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改建并完善了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之外,還在東鄰新建了長春等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圓明、長春和綺春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園東西寬2620米,南北長1880米,周邊外圍總長約11000米,共占地350公頃(5200畝),其中水面約140公頃(2100畝)。
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館,它是當時世界上極為罕見的文化藝術(shù)寶庫,展示了我國古代封建文化的精萃,同時收藏了各種極為豐富的圖書文物和藝術(shù)珍品。
1860年10月,英法(來自:www.91mayou.com 蒲公英文摘:圓明園歷史)聯(lián)軍攻占北京,闖進圓明園,“縱情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10月18日、19日,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為掩蓋搶劫擄掠罪行,下令米啟爾騎兵團3500人在園內(nèi)四處點燃罪惡的大火,全園頓時化為一片火海,所有廟宇、宮殿、歷代收藏都付之一炬。
圓明園簡介:圓明園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區(qū)東部。原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約5200畝,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圓明園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總面積達350公頃。
它的陸上建筑面積和故宮一樣大,水域面積又等于一個頤和園。圓明園匯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shù)之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shù)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化于千變?nèi)f化的景象之中。
圓明園的南部為朝廷區(qū),是皇帝處理公務之所。其余地區(qū)則分布著40個景區(qū),其中有50多處景點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園勝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僅模仿建筑,連名字也照搬過來。更有趣的是,圓明園中還建有西式園林景區(qū)。最有名的“觀水法”,是一座西洋噴泉,還有萬花陣迷宮以及西洋樓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在湖水中還有一個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邊山上便可欣賞萬里之外的“水城風光”。
圓明園是一座珍寶館,里面藏有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鐘鼎寶器、金銀珠寶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圓明園也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花木多達數(shù)百萬株。完整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把她稱為“萬園之園”。 的確,如果今天還和140年前一樣,這座超巨型園林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園林之王”了。遺憾的是,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和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兩次洗劫圓明園,園中的建筑被燒毀,文物被劫掠,奇跡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只剩斷垣殘壁,供人憑吊。
圓明園遺址
在海淀區(qū)的海淀鎮(zhèn)之北,有一處占地約5300畝的園林遺址,這里林木繁茂,水泉豐沛,兼具江南和北方風光雙重特色。這就是曾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遺址公園。
(一)園史簡述
1早期的風景勝地
北京城的西北郊區(qū)自古以來風景優(yōu)美,水泉清澈,一向是吸引游人的好地方。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為薊城居民及文人雅士矚目之所。遼南京時期及金中都時期這里開始建設行宮、寺院等皇家建筑和宗教建筑。逐漸發(fā)展成薊城郊區(qū)的風景區(qū)。元代之后,古代園林中的行宮建筑已荒圯,但池沼散布,田園阡陌的大片宜人的地方,被墨客們冠以"丹陵禰"之雅號。從此這里成為后來達官貴族們的別墅勝地。如明代武清候李偉在今北京大學西門外對面(昆明湖以東)一帶建的清華園就是一座典型園林。
2圓明園的興衰
清王朝定鼎中原,建都北京,沿襲了明代的城池和宮苑,把基本建設的重點放在了對西郊的開發(fā)?滴趸实哿文涎,把江南風景及建筑風格引進北京,在李偉的清華園遺址上建起了暢春園,此園是具有特殊形制的離宮別院,大約竣工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暢春園附近,"賜園"毗郊,其中之一,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賜給其四子雍王的圓明園,但該園比后來的圓明園小得多。此園大約在后來的"鏤月開景區(qū),占地約500畝。胤禎登極后,將圓明園擴大,在南部建殿宇,為"外朝",后面的大組建筑群為"內(nèi)廷"。擴建后占地約3000畝。其中大水面是福海。乾隆皇帝亦曾六下江南,搜集天下名勝,"移天縮地"點綴園中,不遺余力地擴建修整圓明園,此時園中已有"四十景"之名稱。從而出現(xiàn)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乾隆九年后,在圓明園東部和南部又陸續(xù)
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后改萬春園)兩座輔園。三座園林有門相通,成為一體,平面布局成一個倒置的品字。圓明園是三座園林的總稱。嘉慶年間對圓明園的修繕工程仍不斷進行。此時圓明園的總面積已達5200余畝,人工水面占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堆疊的崗阜島堤300多處,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景點160處。園中殿宇不僅裝飾、陳設考究,還是收藏無數(shù)古籍珍寶、工藝美術(shù)品的綜合性藝術(shù)大寶庫。 可惜如此輝煌壯麗連續(xù)營建150年的萬園之園,毀于英法聯(lián)軍的魔爪。 1860年9月聯(lián)軍占領了大沽口,沿白河北上占領河西務,震動了京師。咸豐皇帝于9月22日逃往承德,10月5日聯(lián)軍占領海淀,6日傍晚法軍進了圓明園,7日英軍也進園。先是掠奪搶劫和破壞,17日開始焚燒。聯(lián)軍的罪惡火焰一直燒到19日,三天三夜的火海,將圓明園中富麗堂皇的宮殿和人類文明吞噬殆盡。
3圓明園的劫后之劫
英法聯(lián)軍本想將圓明園夷為平地,但畢竟三園面積太大,罪惡的魔掌一時遮不過來,于是有一些景點如"廓然大公"、"蓬島遙臺"等幸存了下來。當時幸存,為后人的偷盜又開了方便之門。到同治十二年(1837)慈禧"歸政"之后,想修復圓明園,終因該園損失太大和國庫空虛而未能全部實現(xiàn),重修計劃只好先集中在圓明、萬春兩園。即使如此,由于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矛盾和建材缺乏而被迫停工。1900年八國聯(lián)軍進京,慈禧光緒又西逃,駐守西北郊的八旗兵丁勾結(jié)宮監(jiān)和當?shù)貝喊、地痞,將園內(nèi)建筑拆卸盜賣、林木砍伐,使園內(nèi)的建筑蕩然。民國初期的軍閥、官僚地痞更肆無忌憚,大規(guī)模地挖掘地下的建筑殘存遺跡,地面上的殘存物更不必說,如華表、石獅、石雕、太湖石等早販賣他處。此現(xiàn)象沿續(xù)了幾十年,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還有在遺?quot;挖寶"者。此現(xiàn)象由于持續(xù)時間長,當時形成了專門的一種行業(yè),以遺址為"躉貨的寶地"。
4對圓明園遺址的處理
建國后,對圓明園遺址相對重視起來,但是如何處理,意見莫衷一是。50年代在這里進行了大面積的綠化工作,又陸續(xù)地修建了一些房屋和道路,便于對遺址的管理。一百多年的時間,遺址內(nèi)已自然地形成了居民點,盡管政府三令五申不準遷入園內(nèi)一人一戶,但是自然的繁衍亦是一股不容抗拒的力量,到80年代初期,園內(nèi)已住有3000多農(nóng)民,有的已經(jīng)是第四代了,有位學者說:"對圓明園遺址消極保護是不行的,只有對它整修、利用,才是積極的保護、真正的保護"。80年代中期以后,經(jīng)各方努力,找出了一條保護、建設遺址的新途徑,即采取政府、管理處與附近農(nóng)民合作建園,民辦公助、以園養(yǎng)園的方針。于是圓明園遺址出現(xiàn)了新氣象。到90年代初,已成為一處頗具規(guī)模的"遺址公園"。
(二)遺址簡介
1圓明園
(1)"前朝"政治活動區(qū)
在101中學以西,頤和園路之北,是圓明園的大宮門。宮門內(nèi)是以"正大光明殿"為中心的一組宮殿區(qū),圍繞前湖,形成一個中軸線,該軸線包括前湖之后的"九洲清宴",包括東面的一組"勤政?NFDBE?賢殿"、"保合太和殿"和"吉祥所";西面的"翻書心"、"長春仙館"和"四宜樓"等。該組建筑中,中軸線兩旁布置著內(nèi)閣六部等中央機關(guān)和保衛(wèi)圓明園的八旗直房等。
(2)供奉清帝影像的安佑宮
在圓明園的西北角有一組特殊的宮殿區(qū),規(guī)模宏大,肅穆端莊。這就是供奉清朝歷代帝后影像的安佑宮。該組宮殿始建于乾隆五年(1740)二年后竣工。大殿九楹,左右配殿五楹,宮門五楹,前后有華表兩對(現(xiàn)一對在北京大學,一對在北京圖書館),牌坊三座,極為壯觀。
(3)萬方安和
這是一組建筑形式奇特的建筑,在后湖西側(cè)杏花春館的西北方,平面布局呈"?"字形,共有三十三間,可以達到冬暖夏涼的要求。這種形式是屬于適合建在南方園林"戶外室"的類型。目前"?"字形殿基仍清晰可見。
(4)舍衛(wèi)城
這又是一組特殊建筑,在福海西北方。城內(nèi)有買賣街,宮監(jiān)、宮女妝扮店員,商人進行交易,類似頤和園中的蘇州街。城內(nèi)有殿宇、游廊三百二十六間。舍衛(wèi)城、方壺勝境、安佑宮是園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三組建筑群。
(5)方壺勝境
在福海之北的海灣里,有用漢白玉建成"山"字形三層的石座伸向水里,上面建有噦鸞殿、瓊?cè)A樓、?珠宮等。在現(xiàn)存的園林里,很少有與此景相比的景色。
(6)福海
福海是全園中心,園中最大的水面,海中有三個小島,中心島上建"蓬島瑤臺"七間和暢襟樓、隨安室等建筑。東南島上有"瀛海三山"之亭,向西北渡橋到北島。此建置亦屬"一池三山"之格局。
2長春園
從福海向東,過圓明園的明春門即到長春園。園內(nèi)主要建筑有淳化軒,左右有廊各十二間,每間嵌石碑六塊,收集書帖幾十卷,諸家墨跡九十九人。園中最著名建筑就是西樓遠瀛觀。該園以中西合壁式建筑見長,風景美麗,建筑雄偉,獨具一格。其他景觀有獅子林、納景堂、清悶閣,占峰亭、清淑齋、延景樓等。建于湖中的"海岳開襟"為一座二層圓臺建筑,上面建有"得金閣",遙望好似海市蜃樓。
3萬春園
在福海東南,前稱綺春園。大宮門在該園的東南角,門前有東西朝房。門內(nèi)主殿是迎輝殿。這座園林是太后、嬪妃們的居住之地,慈禧時重修了該園,改名萬春園。園內(nèi)有"含光樓"、"四宜書屋"等三十景。"露水神臺"雖不屬三十景之內(nèi),但其銅人承露的鑄造極有特色。萬春園比不上圓明園的富麗堂皇,又不同于長春園的雄偉挺透,但它有著自己的流暢自如的特殊風格。
圓明園歷史篇三:圓明園的歷史與未來
圓明園的歷史與未來
時光流逝,從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至今,不小心又是百年又半,圓明園的毀滅之痛仍割痛千萬中國人的心靈,而關(guān)于圓明園的歷史與未來也正爭議群起,相持不下。一方面認為圓明園的意義在于它的毀滅,而另一方面,重建圓明園以振國威的呼聲亦愈高漲,圓明園的歷史與未來面臨著十字路口的抉擇。
作為從百年貧困中慢慢富裕起來的中國人,究竟如何看待圓明園遺址,其實是檢驗我們是否成為“大國民”的標志。當然這并不是指大國國民,而應該是表現(xiàn)一種能夠成熟的民智。面對問題,如何思考,如何冷靜分析,面對國恥,也應知道那堆廢墟的警惕意義。
但是,我要說的是廢墟不能僅僅是廢墟,而更應該是人們的歷史意識的符號,一方面,從縱向看,歷史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歷史是發(fā)展而不是一成不變的,著眼未來,人類歷史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造、不斷謀求歷史增量的過程,一個循序漸進、點滴積累的過程。因為人類的一切增量歷史都源于創(chuàng)造的累加,只有創(chuàng)造以及累加才能見證人類文明的成長。但需要說明的是歷史增量并不等于“重建”或“再造”。
另一方面,從橫向看,歷史是全面的,不是史書記載的文本,它的寬度和廣度不是史書中抽象的統(tǒng)計,挑揀與篩選的歷史也并不能反映人類的真實精神。舉個例子,若500年后人們考察當今時代的歷史,所參考的資料當然是可利用的歷史文本或媒體資料,但這些資料哪些不是受時局政治的影響而或多或少的改變面目。其實,屈辱并不是圓明園的全部歷史記憶,圓明園所承載的是中華文明對藝術(shù)與園林的情有獨鐘,萬園之園的背后所承載是一個世界級博物館的“凡爾賽夢”或“盧浮夢”。對于曾經(jīng)的屈辱,“歷史的減法”卻將中國人關(guān)于圓明園的所有記憶,痛苦變成一種禁忌。
圓明園的未來并不在于是否重建,而在于圓明園的毀滅是否給中國帶來了成長,一種正確看待歷史與未來的民智。倘若中國人心懷高遠,馳騁古今,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上看待圓明園曾經(jīng)的輝煌與毀滅,認真思考民族振興、避免屈辱的發(fā)展之路,是否重建也顯得不那么重要了吧!
“只有百折不撓的創(chuàng)造才是對歷史最好的紀念與超越”,歷史不會停滯不前,不斷創(chuàng)造也是歷史的必然趨勢,但創(chuàng)造不僅僅是物質(zhì)的,更重要的是上層建筑層面的不斷飛躍。在圓明園問題上,不著眼于簡單的重建,注重國民精神的塑造才是重振國威的有效出路,否則就算重建了,也只能是愚蠢的做了一塊歷史的遮羞布,屈辱二字仍然深深烙印在國民心中,花瓶一樣的形象工程算不得重建,卻是屈辱之上又添屈辱!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圓明園 歷史 火燒圓明園歷史 圓明園歷史視頻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