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藝平:中國現(xiàn)狀與媒體自覺
發(fā)布時間:2020-06-12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把一張報紙新近發(fā)表過的時評文章結集出版,那些不久前在報端被大眾閱讀過的文字,是否還存在新的解讀價值?我手上這部書稿——《南方都市報時評精選》(第一輯),就給人帶來別樣的驚喜和愉悅:該書集中呈現(xiàn)了在歷史轉型的當下,媒體通過自省和努力,可以給時事評論(或曰“文人論政”)帶來多大的空間,以及可能企及的高度。
這本書收錄的文章,皆發(fā)表于2004年3月之后,這一時間刻度,正是南方都市報二度革新時評理念與版面的開端,而改版后的南都時評,也很快被公認為這張報紙走向成熟的標志,以至于影響頗大的《新周刊》年度新銳榜,把2004年“年度論壇”的美謄給了這張報紙,褒揚的理由是:“雖是地方性報紙,《南方都市報》時評版如今卻已在全國有較大的影響。以較快的速度對國內外所發(fā)生的引起人們關注的事件作出反應和評點,在用稿上唯質而不唯人,弱化地區(qū)壁壘正是它的成功之處。”
現(xiàn)在看來,不管是這本書所傳遞出來的普世價值,還是南方都市報時事評論版目前所具備的影響力,都遠遠超越了上述褒獎所嘉許的范圍!皩α钊岁P注的事件作快速反應”,“用稿唯質而不唯人”,“弱化地區(qū)壁壘”等等,畢竟只是對時事評論操作手法的淺層次的突破,而深層次的、根本性的變革在于,南方都市報所秉持的時評理念,憑藉著對世事的洞察,對國脈的把握,對民心的體認,以及對報人天職的堅守,不僅大大領先于其它媒體,而且在一以貫之的日積月累之中,孜孜致力于接續(xù)起與報業(yè)先賢一脈相承的光榮傳統(tǒng)。這樣的時事評論,就有它安身立命的根基,就有它振聾發(fā)聵的力量,就有它獨特認知的價值。
作為一名讀者,這本書所收錄的文章刊發(fā)之初我都一一讀過,其中不少篇章,尤其是社論部分,舉如懷念小平,重溫黨史,紀念記者節(jié)等,當時讀之不由擊節(jié)再三,現(xiàn)在讀之仍復再三擊節(jié),其立意之高遠,胸襟之開闊,謀篇之費心,行文之精到,不僅使之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而且基于其所表達的思想和觀念,我相信它們也將具有較為長遠的生命力,決不因時移世易而經不起歷史的推敲。本來,在報紙的言論中,社論的份量最重,然而過去有多少名重一時的“社論”,現(xiàn)在都成了站不住腳的笑柄。老《大公報》人、歷史學家唐振常,曾經對人概括自己建國后在報社的寫作,尤其是社論寫作,給出八個字:轟轟烈烈,空空洞洞。有過切膚之痛后,在談到以《大公報》為代表的文人論政的傳統(tǒng)時,唐振常先生說:“文人論政不是標語口號,是本人民的立場,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是非之間,容有偏差或欠準確,要之亦可為事實所糾正!惫、客觀、理性,不趨附權勢,不依傍流俗,是時事評論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媒體的公信力所在。
考之中國近現(xiàn)代報業(yè)史,“時評中興”必定與報業(yè)的進步、時代的進步互為因果。19世紀末梁啟超在上海辦《時務報》,利用報刊這一公共平臺鼓吹變法維新,其后有嚴復在天津主編《國聞報》,譚嗣同等人在湖南創(chuàng)辦《湘報》,不到兩年,各地就出版報刊19種,推動了“百日維新”。20世紀上半葉,更有以《大公報》為代表的一大批報刊,“秉其智慧,憑其良心,公平論政”(儲安平語),以知識分子的良知去實踐“言論報國”。繼承報業(yè)先賢的論政傳統(tǒng),一直是有理想、有擔當?shù)男侣勅说淖非蟆?997年鄢烈山在《南方周末》主持《時事縱橫》版,1999年李方在《中國青年報》主持《青年話題》版,都曾經在報紙評論中領風氣之先。到本世紀初,以《南方都市報》首辟時事評論版、而且每天兩個版的規(guī)模為發(fā)端,國內媒體競相設立時評版,一時有引爆第三次“時評熱”之謂。
鑒于此,該書序言以南方都市報評論部主任李文凱的闡述作結,顯然并不多余:“目前南方都市報的時評,是基于這樣一個理念而設置生長的——中國與中國人,正處在百余年未絕的歷史大轉型努力之中……在這個轉型中,這個國家的方向、所獲得的進展、所遭遇的困頓、所影響的命運,是我們評論所要緊密關注、積極表達的話題。這看似有些宏大拔高的命題,其實正是中國現(xiàn)狀下媒體的自覺!
。ㄗ髡呓嚻,1956年生人,曾任《南方周末》主編,現(xiàn)任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副總編輯。本文系其為《南方都市報時評精選(第一輯)》所做的序言)
來源:南方都市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