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新儒家悖論
發(fā)布時間:2020-05-27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當代大陸新儒家似乎在振興儒學,并且要抵抗西方,但自己卻已經墮入到西方近代所形成的思考政治、國家、國家間關系的模式中,成為歐洲大陸近代以來的強權政治理論的信奉者
關于電視連續(xù)劇《施瑯大將軍》的爭論,爆發(fā)在外人眼里的保守主義圈子內部。其中一方,是當代大陸新儒家,“北陳南蔣”中的陳明,及新銳人物王達三;
另一方則是曾經掀起“漢服運動”的群體,為了方便,我將其稱為傳統(tǒng)主義者。
爭論圍繞著如何評價施瑯而展開。施瑯生活在明末清初,先為明臣,再從鄭氏,后降滿清,又勸說滿清攻滅鄭氏。這其間涉及到相當多個維度的道德與政治問題:施氏如此反復,按照當時的道德是否可。繚M清與鄭氏,究竟誰屬于正統(tǒng)?
關于第一個問題,爭論雙方似乎沒有太大分歧,都認為施氏私德有虧。不過,接下來的問題,雙方就存在嚴重分歧。陳明和王達三的評價可用一句話概括:當時如果不收復臺灣,“國家”就會分裂,因此,施瑯是民族英雄。傳統(tǒng)主義者卻指出,當時的正統(tǒng)在延續(xù)明祚的臺灣鄭氏,滿清反而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蠻夷”;
因而,施瑯滅鄭乃是以夷變夏,顛倒乾坤,施瑯其實應當被歸類為“漢奸”。
這種指責當然過于情緒化,但至少傳統(tǒng)主義者所堅持的是儒門古典傳統(tǒng)中的“夷夏之辨”原則,且以古觀古,用當時的倫理政治標準判斷當時的歷史事件。當代新儒家卻以今天的倫理政治標準來判斷歷史上的人物、制度與事件,其被指為實用主義者,當不為過。
非常悖謬的是,當代大陸新儒家這種明確的實用主義價值取向,卻出自西方近代的民族主義理念和民族國家至高無上的觀念。因此,可以說,90年代后期興起的當代大陸新儒家是非!艾F(xiàn)代的”。
列奧?斯特勞斯在探討霍布斯的哲學與古典哲學的區(qū)別時強調指出,在古典時代,柏拉圖,或說大多數古典政治哲學家所討論的都是政治的正義問題。沒有正義,就沒有健全的城邦生活。而政治的正義性完全取決于城邦內部的制度安排和精神生活,與外部環(huán)境無關。近代政治哲學卻采取一種外向的視角。一個共同體的命運不取決于自身的內部制度安排,而取決于自己與其他國家的力量對比。因此,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政治哲學有兩大基本命題:世俗國家的主權神圣不可侵犯,國與國之間是叢林關系。版圖在民族國家時代具有了神圣意義。
應當說,這種概念是傳統(tǒng)儒家所不知道的,即使知道,也不能接受。儒家傳統(tǒng)政治哲學與西方古典政治學一樣秉持內向視角。儒家的基本理念是,王者只須行仁政,即可無敵于天下。
當代大陸新儒家已告別儒家的這一基本教義,而幾乎完全認同西方近代形成的民族國家觀念和民族主義。他們正是據此評價施瑯的。他們說,施瑯率兵攻占臺灣實現(xiàn)了“國家統(tǒng)一”,但這里的“國家”卻是近代西方才出現(xiàn)的民族國家意義上的國家;
他們說施瑯是民族英雄,而此處的“民族”是指今日民族國家意義上的民族,而非彼時儒生心目中之“華夏”。
陳明是我的朋友,我們也比較自覺地試圖尋找現(xiàn)代憲政與儒家傳統(tǒng)之間和解、甚至共生的可能性。但看到陳明及一些同道的論述,我不能不說,包括當代大陸新儒家觀察、思考現(xiàn)實問題的方式,似乎比別的主義的信奉者更像近代的西方人。他們是最極端的西方主義者。他們似乎在振興儒學,并且要抵抗西方,但自己卻已經墮入到西方近代所形成的思考政治、國家、國家間關系的模式中,成為歐洲大陸近代以來的強權政治理論的信奉者。在整個世界反思現(xiàn)代民族國家概念及民族主義的破壞性后果的時候,他們卻把關注的重點從共同體內部的文化、道德與政治秩序,轉向了版圖,轉向了與設想中的敵人的實力對比。
這也許可以說是與時俱進。假如將儒家的基本教義完全放棄,而用民族主義的萬應靈丹使其還魂,那么,儒家理念自身的價值又是什么呢?如果儒家的基本教義都是迂腐的,那為什么還要振興儒家呢?
在陳明及其信徒那里,儒家已徒具符號形式。對于人們稱其為民族主義者,新儒家人物向來挺自豪,他們似乎忘了,民族國家理念及民族主義正是他們要抵抗的近現(xiàn)代西方的核心理念和制度。陳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接將“修文德以來之”斥為腐儒的冬烘之論,“今天支配世界的規(guī)則已經改變,跟狼打交道,就必須把牙齒磨得比狼更尖利!”問題是,用魔鬼的手法來抵制魔鬼,這些新儒家最終能得到什么呢?
2006年04月30日 中國新聞周刊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