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頭號公敵是怎么煉成的|頭號公敵2電影
發(fā)布時間:2020-03-25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從富家子弟到恐怖分子,宗教毫無疑問是本?拉丹背后的主導力量。 他是沙特阿拉伯精英的兒子,想要重建17世紀穆斯林帝國的激進暴力活動,并在21世紀掀起恐怖主義威脅。
但是,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他被看成世界恐怖主義的象征,美國的“頭號公敵”。
在長達十年的追捕之后,他在一處匿藏點被美軍擊斃,終年54歲。
這一場本?拉丹個人與美國之間的較量,已經告一段落。但是,本?拉丹是如何以一己之力發(fā)起一場對決當今世界最強國家的戰(zhàn)爭?究竟是什么讓他如此仇恨美國?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還要將目光聚焦在“9?11”前的那個本?拉丹。
穆斯林的責任
早在發(fā)動9?11恐怖襲擊前幾十年,這個原名烏薩瑪?本?阿瓦德?本?拉丹(Osama bin Awad bin Laden)的男子就已完全沉浸在反西方的想法里。
1999年,他曾對《時代》雜志的記者說,對美國懷有敵意是一項宗教責任,還把煽動1998年對美國駐坦桑尼亞和肯尼亞大使館進行炸彈襲擊的事攬到自己身上。他說,穆斯林能夠終結所謂美國是超級大國這一神話,對此他有信心。
一個擁有大量物質財富的人,會有如此想法可能令人驚訝。
1957年,本?拉丹出生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是家族50多個子女中第17個孩子,第7個兒子。他的父親穆哈邁德?本?拉丹是建筑大亨,是給王室修建宮殿和軍事設施的有錢人。雖然不是父親特別青睞的孩子,富裕的家庭出身讓本?拉丹受到良好的教育。
本?拉丹家族的小孩都被要求為家族公司工作,這意味著本?拉丹好多個夏天都在道路工程上干活。老本?拉丹在1967年死于飛機墜毀事故,那年本?拉丹10歲。孤兒們每個人都繼承了數百萬美元遺產,這些錢足夠他們過上近乎于王室的生活。奧薩瑪,這個名字意思為“年輕的獅子”的男孩,跟王子們一起玩大,并在15歲那年有了自己養(yǎng)馬場。
但據跟本?拉丹家關系密切的人描述,本?拉丹在家中顯得很“不合時宜”。他的母親是老本?拉丹的十房,也就是最后一個妻子,來自敘利亞,是唯一的非沙特阿拉伯人。在家族內,她被當成“奴隸”,奧薩瑪被當成“奴隸的孩子”。
在大多數的媒體描述里,那時的本?拉丹是虔誠的,安靜的。他在17歲那年,娶了第一個老婆納伊瓦?本?拉丹,她是他的表妹。
“七八歲的時候,我已經開始記事了。奧薩瑪看起來比我大了不止一歲,可能由于他是一個很嚴肅認真的孩子。對我們來說,他是一個謎,但是他天性中的安靜和溫文爾雅的一面,使我們都很喜歡他! 納伊瓦在一部本?拉丹的傳記中對丈夫的描述充滿崇敬。
婚后不久,本?拉丹開始在吉達的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大學(King Abdul Aziz University)攻讀土木工程。就在那兒,他塑造了自己的戰(zhàn)斗性。
他開始迷上了穆斯林兄弟會(MUSILIM BROTHERHOOD)―一個伊斯蘭激進分子團隊,該團隊相信大部分穆斯林世界,包括沙特阿拉伯的領導人,都像無信仰者一樣活著,違背了古蘭經的真義。
同時,他深受到兩名穆斯林兄弟會成員的影響:默罕默德?庫塔波(Muhammad Quttub)和阿卜杜勒?阿扎姆(Abdullah Azzam),他們都想要打下基地組織的基礎。作為本?拉丹的私人教師,阿扎姆教育本?拉丹:虔誠的穆斯林應當努力將曾經受過穆斯林統(tǒng)治的所有地方都重新統(tǒng)一起來,實際上也就是恢復七世紀時的“哈里發(fā)”統(tǒng)治。后來這種思想成了本?拉丹和基地組織的精神指引,本?拉丹惋惜失去“安達盧斯”的言論就體現了這一點。
這位變得激進的年輕沙特人,成年時正逢伊斯蘭世界處于政治動蕩時期。伊朗的一場革命推翻了國王的統(tǒng)治,讓宗教成為國民生活的中心。而接下來的一場戰(zhàn)爭,成為本?拉丹的一個轉折點。
“圣戰(zhàn)”戰(zhàn)士
1979年,這一年,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后,23歲的本?拉丹已經靠石油及建筑業(yè)發(fā)財,在沙特阿拉伯和西方國家擁有數家公司,個人財產達數十億美元。他帶著4個妻子和15個孩子離開家鄉(xiāng),前往阿富汗參加了反對前蘇聯入侵的戰(zhàn)爭。
本?拉丹比絕大多數人都更理解,阿富汗戰(zhàn)爭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將依賴于一個龐大的全球性組織。這個組織包括一個叫“黃金鏈”的金融支持網絡,其成員主要是沙特和波斯灣國家的金融家。來自慈善機構和其他非政府組織的捐款源源不斷地涌入,為游擊隊員們提供了雄厚的資金購買武器和物資。
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本?拉丹走上了他的“圣戰(zhàn)”之路。在阿富汗,他出錢建立了很多訓練基地,訓練武裝人員,購買武器裝備。當時,沙特和美國為阿富汗的反抗組織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支持。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本?拉丹與美國之間有了一段約十年的蜜月期。
2005年12月5日,《紐約客》根據沙特學者巴塔福的研究,報道了拉丹年輕時的三次離開阿拉伯世界的經歷。第一次是拉丹10歲時跟隨母親去倫敦治療眼疾。第二次也是在拉丹十幾歲時,他和朋友及親戚們一起到東非參加狩獵活動。第三次是在1978年,拉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到了美國。
拉丹去美國是為了給他的第一個孩子阿卜杜拉治病。據說,拉丹和妻兒在美國機場轉機時,許多人對他們投來好奇的目光,因為他們嚴格遵守伊斯蘭教義穿戴:拉丹留著胡須,纏著頭巾;他的妻子則身著黑色長袍,頭戴蓋頭。當時許多旅客都盯著他們看,還有的給他們拍照。
彼時,本?拉丹肯定不會想到日后自己會與這個國家成為死敵,并喪命于美軍炮火之下。
在阿富汗的訓練基地招募到的武裝人員來自世界各地,他們的人數被估計有2萬。到了1986年,本?拉丹開始為他們建立訓練營,每個月投入大概25000美元贊助他們。
對于阿拉伯世界希望被招募的年輕人而言,本?拉丹是個極富吸引力的傳說:他從一個富有的年輕人,變成了一個“圣戰(zhàn)”戰(zhàn)士;他對于他所看見的戰(zhàn)爭的僅有描述―他如何丟掉對死亡的恐懼,在炮火面前睡眠―都將其描繪成一個幾乎神話的人物。
“本?拉丹為人非常謙遜慷慨。他堅持參與到每一次行動之中,并經常為同伴們提供后勤服務。因為宗教信仰的緣故,他幾乎不會說謊。但他也相信,即使對一個非常虔誠的人來說,政治上的回旋余地也是可以接受的。他的追隨者們在他身上看到很多光環(huán),對他表現出極大的尊重。但他的個人魅力并不突出,他不會發(fā)表振奮人心的演講! 一位接近本?拉丹的匿名人士這樣說。
但情報機構堅持認為,本?拉丹實際上只看到過一次戰(zhàn)役,美國中情局官員米爾頓?比爾丹(Milton Bearden)在采訪中說:“其實里面有很多虛構的成分!钡珡陌⒗畱(zhàn)地發(fā)回的報道和照片,展示了戰(zhàn)斗武裝下的本?拉丹,這些都把他的形象發(fā)揚光大。
1988年,當莫斯科最終決定從阿富汗撤軍之后,本?拉丹在阿扎姆的協助下,將在阿富汗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的組織改造成了一個全新的“圣戰(zhàn)”組織―“阿爾卡伊達”,譯成中文,就是世界各大媒體統(tǒng)稱的“基地”組織。該組織包括了情報部門、軍事、財政、政治、媒體和宣傳委員會,以及以本?拉丹為核心的一個咨詢委員會。
頭號公敵
不管對本?拉丹,還是對美國,轉折點出現在1989年,前蘇聯對阿富汗實施打擊的時候。
對美國而言,支持阿富汗抵抗前蘇聯花了數十億美元。前蘇聯的撤退意味著冷戰(zhàn)結束,新的世界秩序誕生。對本?拉丹,他曾用錢、建筑設備和房產支持阿富汗抵抗運動,這是對穆斯林權力的肯定,也是通過“圣戰(zhàn)”重建伊斯蘭政治權力和推翻無信仰政府的機會。
透過“9?11”事件,再來看美國和本?拉丹當年站在同一邊反對前蘇聯占領阿富汗,頗帶諷刺意味―好像某種程度上,美國人給阿拉伯提供武器和錢,無形中造就了本?拉丹。在托拉博拉山區(qū),基地組織成員藏身的建筑群,就是在美國中情局的幫助下建造起來的,作為阿富汗對抗前蘇聯的基地。
本?拉丹的護衛(wèi)者說,他不是和美國人合作,而是容忍他們,把他們當成實現自己最終目的的手段。
本?拉丹一直清楚自己的敵人是誰。“對我們來說,目的不是要參與到不必要的反對俄國人的戰(zhàn)爭中去,那是美國人想干的事。我們要做的,是顯示出和伊斯蘭兄弟關系的牢不可破!彼1995年告訴法國記者,“我發(fā)現光在阿富汗戰(zhàn)斗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在所有前線對抗共產主義和西方的壓迫。眼下迫切的是反對共產主義,但下一個目標是美國!
本?拉丹回到了沙特阿拉伯,受到英雄一樣的對待,還接管了家族生意。但沙特王室越來越擔心,因為他在公開場合講話越來越反政府。
二者關系出現裂痕,發(fā)生在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時候。本?拉丹向王室建議,讓他召集游擊隊員發(fā)動“圣戰(zhàn)”奪回科威特。沙特王室拒絕了他的提議,轉而加入了美國為首的聯軍。在王室允許美國駐軍進入沙特領土之后,本?拉丹以及很多神職人員開始公開譴責這一安排。對他來說,這是美國的傲慢自大。他事后在采訪中表示,“美國已經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主人,并開始建立它稱之為新的世界秩序!
沙特阿拉伯政府限制本?拉丹在吉達活動,害怕他的公開言論會攻擊到美國,并放逐了一些神職人員,沒收了本?拉丹的護照。在一個王室家族成員的幫助下,本?拉丹以參加巴基斯坦的一個伊斯蘭集會為由,于1991年4月成功出走,就此與沙特王室決裂。
逃離沙特的本?拉丹卻在蘇丹政府那里享受到禮遇。他做起合法生意,從財政上支持基地組織,隨后在那里建立起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商業(yè)與恐怖活動交織的機構,給500個穆斯林游擊隊員付錢。他們都是從巴基斯坦逃出來,為他工作。這個機構逐漸發(fā)展成擁有許多公司機構和銀行賬戶的全球網絡。
本?拉丹的行動讓蘇丹政府承受了巨大的國際壓力。1996年2月,蘇丹政府開始暗地里與美國以及其他國家政府接觸。感覺受到威脅的本?拉丹被迫于那年5月離開蘇丹,開始了他的第二次阿富汗冒險,并展開與美國的周旋。
在離開沙特之前,本?拉丹就已經在醞釀針對美國的敵對行動。1992年初,基地組織領導層發(fā)出宗教令,呼吁一場對抗西方占領伊斯蘭土地的“圣戰(zhàn)”,尤其是針對美國軍隊。在隨后的幾個星期內,本?拉丹重復發(fā)表了一個關于切斷“蛇頭”的講話。在本?拉丹的授意下,從1992年至1996年,基地組織發(fā)動了多次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
1998年2月,本?拉丹和扎瓦赫里以“世界伊斯蘭陣線”的名義通過倫敦的一家阿拉伯報紙發(fā)布了他們所謂的宗教令。他們宣稱美國發(fā)動了對真主及其使者的戰(zhàn)爭,并呼吁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殺害任何美國人,是“每一個穆斯林的個人責任”。
華盛頓時間2001年9月11日上午,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機撞擊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和華盛頓五角大樓。此事令拉丹迅速成為全球恐怖主義的代言人。懸賞通緝拉丹的獎金最后高達2,500萬美元。
事后,本?拉丹寫信給塔利班(Taliban)領導人奧瑪爾(Mullah Omar)說,他這種做法是要迫使美國對基地組織的襲擊行動作出過度反應,正如上世紀80年代前蘇聯在阿富汗作出過度反應一樣。他在信中說,美國與基地組織之間即將開始的斗爭將給美國造成“沉重的長期經濟負擔,造成經濟一進步崩潰”,并最終導致美帝國的萎縮。
像先知一樣生活
在一次接受美國《時代》雜志采訪時,本?拉丹說:“把我們稱為頭號敵人或者二號敵人不會傷害到我們!彼f:“奧薩瑪?本?拉丹有信心,伊斯蘭國家可以履行它的職責。”
回顧本?拉丹的一生,從富家子弟到恐怖分子,宗教毫無疑問是背后的主導力量。
英國《泰晤士報》在報道中記載,一名巴勒斯坦籍記者阿布德爾巴里?阿特萬曾在1996年見過本?拉丹,并與他共進晚餐。阿特萬這樣描述那頓飯:“真是令人惡心。我們12個人在一個山洞里吃飯,菜肴是烤土豆,他們煎了4、5個雞蛋,特地招待我和其他幾位客人。此外,還有一塊發(fā)臭的奶酪,以及攙雜了沙土的面包……”
拉丹的一位妻子也透露說,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拉丹生活非常節(jié)制,只吃面包、酸奶、蜂蜜和椰棗,很少吃肉。一位陪伴他流亡的妻子,因為不堪忍受顛沛流離之苦,與本?拉丹解除婚姻關系且離開了他。
“我不明白,本?拉丹為什么想和他的手下過這樣的苦日子”,阿特萬的疑慮也是外界很多人的疑慮。這位出身名門望族的富家闊少爺,放著榮華富貴不要,偏偏要住山洞吃粗糧上戰(zhàn)場,為了一場“圣戰(zhàn)”。
“盡管我們生活在沙特阿拉伯吉達―這個世界上最炎熱潮濕的城市,我父親也不允許母親打開家里的空調,也不讓母親使用冰箱!北?拉丹的四兒子在回憶時說,“因此,如果我們不在買的那天吃完食物的話,食物就會變質。如果母親要給小孩子們喂牛奶,父親就會讓家庭農場的人直接把牛奶送來!
本?拉丹對“罪惡的現代生活”非常鄙視。“父親說:伊斯蘭的信條都被現代化給毀了”,有兩個兒子患哮喘,年幼時發(fā)作過很多次,由于擔心復發(fā),醫(yī)生建議在家中備上萬拓林,并讓使用吸入器,但不管病得多嚴重,本?拉丹也堅持不允許他們使用現代處方藥。
“除了現代交通方式以外的其他一切方面,父親規(guī)定我們必須盡可能像先知一樣生活。因為在先知生活的時代還沒有現代醫(yī)學,我們就不能夠服用現代醫(yī)學藥物。事實上,除非我們真的瀕臨死亡,否則父親都拒絕使用任何現代醫(yī)學治療!彼膬鹤诱f。
盡管有高額賞金,但拉丹還是從美軍特種部隊和阿富汗盟軍的眼皮底下逃走了。接下來的九年里,他對基地組織的個人影響變得不那么重要了;匦骂I導者接過了“圣戰(zhàn)”的火炬,隨后又拓展到北非、伊拉克、也門和巴基斯坦。而拉丹只是時不時地在死亡謠言之中偶爾透露些許信息,就連他的妻子也無從得知。
2002年英國《衛(wèi)報》在阿富汗采訪了拉丹的一位妻子(沒有名字,只以代號AS示人)。
AS已經有一段時間沒聽到拉丹的音訊了。當被問及是否認為她的丈夫已經死亡時,AS回答說,如果拉丹遇害,那么全球都會知道。因為拉丹的死訊無法隱藏。
。ū疚馁Y料來源:《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紐約客》、《時代周刊》等)
相關熱詞搜索:是怎么 公敵 美國 美國頭號公敵是怎么煉成的 美國電影頭號公敵 頭號公敵哪一部好看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