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正亦邪 [亦正亦邪武則天]
發(fā)布時間:2020-03-23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這些矛盾與爭議,使武則天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光彩的人物之一,她想當好皇帝,但是又受制于自身的、以及社會的種種限制;她挑戰(zhàn)傳統,但是又不能真正擺脫傳統的影響。
武則天一直是中國歷史上最富爭議性的人物。
她的爭議性首先來自她的身份――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這究竟是牝雞司晨,還是鳳舞九天?歷史上一直是見仁見智。針對她的第二個爭議來自她的施政措施。有人強調她知人善任,明察善斷,也有人強調她任用酷吏,大開殺戒。第三個爭議則是源于她的道德人格。有人強調她壓制丈夫,殘害兒女,包養(yǎng)男寵,是個十惡不赦的魔頭;也有人強調,她一生擅長化敵為友,在她身邊,有兩個忠實的“粉絲”:一個是父、祖都被她殺害卻終身為她服務的上官婉兒,還有一個是雖然心向李唐,卻始終為武則天殫精竭慮的狄仁杰。面對這樣一個經歷復雜,形象多面而又影響深遠的女性,我們到底應該怎樣認識呢?
女皇帝是不是個好皇帝?
武則天挑戰(zhàn)了傳統男權社會的兩個底線,所以,宋代以后酷評武則天,甚至達到“鬼神不容,臣民共憤”的程度。但是,今天的社會形態(tài)和思想觀念已經發(fā)生重大變化,人們也就不會從這個角度去批評武則天,甚至還因此對她產生好印象,視為女強人的典范乃至婦女解放的代表。
武則天是不是個好皇帝?這就牽涉到好皇帝的評價標準問題了。在中國古代,評價皇帝的明與昏,有一個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用人。所謂好皇帝,就是“親賢臣,遠小人”;而所謂壞皇帝,則是“親小人,遠賢臣”。
武則天在歷史上以善于用人著稱。比如郭元振。此人18歲中進士,能文能武,自負甚高。但是,依照當時的人事管理辦法,只能從基層公務員做起,當了縣尉。縣尉本來是負責地方治安的保民官,然而,郭元振卻任俠使氣,還經常綁架自己縣里的百姓。這樣嚴重的職務犯罪當然會被人舉報,武則天就命人去抄郭元振的家。結果,只搜出幾百卷書來。問他那些被綁架的百姓哪里去了,郭元振非常坦蕩地說:送給朋友當奴仆了。武則天一聽,覺得此人不凡,馬上親自召見。見到武則天之后,郭元振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套治國安邊的大道理,還當場吟了一首《古劍歌》:“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飄淪古獄邊。雖復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武則天一聽,此中大有英雄氣象,便把他派到了對抗吐蕃和突厥的最前線,幾年之內,就成長為赫赫有名的將軍。事實上,在武則天當政的幾十年中,這樣的傳奇故事不勝枚舉。
但是,大規(guī)模建立人才隊伍絕不能靠統治者一個個地隨機發(fā)現。武則天非常明白這個道理,她靠機制來發(fā)現人才。設立了科舉制、制舉制和薦舉制。在這三種機制之中,“科舉”類似于今天的高考,“制舉”類似于公務員考試,“薦舉”則包括毛遂自薦和組織推薦,其中,尤以科舉制影響最大?婆e制本來發(fā)端于隋朝,但是,武則天把這種制度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本來,在武則天之前,各州報送參加科舉考試的“鄉(xiāng)貢”時,都把他們附在本州貢品的后面,重物輕人。武則天下令,改變報送順序,把貢人放在貢物的前頭,這對考生的精神自然是極大的激勵。武則天的另外一個創(chuàng)舉是充分利用殿試制度。所謂殿試,就是皇帝在大殿親自面試考生。武則天一聲令下,幾萬才子齊集洛陽,由皇帝親自出題問卷,評定等級?忌呵檎駣^,科舉一下子也成了全社會關注的重點,甚至出現了“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的局面。
科舉讓人才有一個自我表達的機會,而薦舉則是鼓勵所有現任官員都去發(fā)現人才。舉一個狄仁杰的例子。狄仁杰是武則天時期最受信任的宰相。而經他舉薦的最著名的人才,就是后來推翻武則天,復辟李唐的第一功臣張柬之。事實上,狄仁杰不僅推薦了張柬之,還推薦了唐玄宗時期著名的宰相姚崇,所以當時號稱“天下桃李,悉在公門”。能夠推薦如此杰出的人才,我們當然不否認狄仁杰的眼光和胸懷,但是,很顯然,狄仁杰的眼光和胸懷是建立在武則天更大的眼光和胸懷基礎之上的,這正是武則天的高明之處。
但是用人渠道多了"難免會出現“猥濫”的現象,官員數量激增,良莠不齊。對此,武則天不僅有寬松的選拔機制,還有嚴明的考核制度。官員人職之后,一旦考核不達標,輕者撤職,重者查辦,這樣一來,無論哪種渠道上來的官員都經過大浪淘沙般的篩選,最后留下來的才是金子。這就叫做“求財貴廣,考課貴精”,直到今天,恐怕也是人才選拔方面的不二法門。正是通過這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武則天網羅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這些人才不僅為武則天服務,也繼續(xù)為武則天以后的大唐王朝服務。比如我們熟悉的開元賢相姚崇、宋?、張說、張九齡等等,都是在武則天時期培養(yǎng)成長起來的。
任用酷吏鞏固統治
可是,同樣是用人,武則天也有惡評如潮的地方。這就牽涉到武周時期一個重大的歷史問題一酷吏政治。所謂酷吏,本質上是一群特務,他們以出色的嗅覺,發(fā)現可能對武則天統治不利的官員,然后嚴刑逼供,廣泛株連,最后致人死地,甚至濫殺無辜。在武則天所任用的酷吏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來俊臣了。此人本是死刑犯出身,通過告密討得武則天的歡心,又因為心狠手辣,迅速成為武則天最重要的打手。據史書記載,此人為了提高刑訊逼供的威懾力,研制出一套共十款巨型枷鎖,分別稱為定百脈、喘不得、突地吼、著即承、失魂膽、實同反、反是實、死豬愁、求即死和求破家。只要把巨枷往犯人頭上一套,或者甚至只是威脅人犯要套枷,對方就會嚇得魂飛魄散,甘愿自誣。為了推廣自己的“先進”經驗,來俊臣還撰寫《羅織經》,專門教授羅織罪狀和告密的方法。在這樣的恐怖氣氛下’許多正直的大臣都被殃及,搞得人人自危,道路以目。據記載,當時官員們每天早晨上朝之前都要和妻兒訣別,不知道還能不能再相見。在宮門負責引導官吏入見皇帝的宮婢給這些官員起了個外號叫“鬼樸”,意思就是“送死鬼”。甚至連最受武則天信任的老臣狄仁杰也曾經被收監(jiān)審查,更遑論其他的大臣!
刑訊逼供,濫殺無辜可是不折不扣的小人行徑。但這恐怕武則天就有些不得已之處了。儒家一方面講究忠君,一方面反對女人干政。武則天以一個女人的身份當皇帝,這對當時的政治傳統和社會觀念都是強烈的顛覆。從忠君這個角度說,武則天手下的官僚都曾經供職于李唐王朝,當然有忠實于李唐王朝的義務。從反對女人干政這個角度講,許多官僚對武則天也無法認可。他們或者公開反抗,或者首鼠兩端,隨時準備背叛。為了揪出反對者,也為了震懾觀望者,武則天就開始任用酷吏。通過告密,刑訊逼供和廣泛株連,許多反對武則天的人被殺了"還有更多的人被嚇怕了。這樣一來,武則天的統治不就迅速穩(wěn)定了嗎?
我們雖然可以理解武則天任用酷吏的用心,但酷吏政治嚴重破壞了唐代的司法制度,原來的法律條文和司法原則都成了一紙空文?崂粽我财茐牧巳诵,君臣之間互 相猜忌,大臣為了自保,只能是裝聾作啞,茍且偷生。當時的宰相蘇味道有一句名言,說別人問你任何問題,都不能正面回答,“可即是不可,不可即是可,凡事無可無不可”,所以留下個成語叫做“模棱兩可”。這樣一來,在武則天手下固然有很多能干的大臣,但是像魏徵那樣的直臣就很難立足了。
是明君不是圣君
應該說,武則天是明君,但不是圣君。她有明察善斷的能力,但是,缺乏更深層面的政治道德。中國文化重視道德甚于才干,這恐怕就是對她的施政產生爭議的根源吧。
那武則天是不是個好人呢?以公德而論,并不算差。舉一個例子。因為狄仁杰能斷大事,武則天對他無比敬重。她稱狄仁杰為國老,而不稱名字,她不讓狄國老下拜,說那樣會讓她自己都覺得渾身疼;她讓太子李顯幫助狄國老撿起被風吹掉的帽子,省得國老親自下馬。狄仁杰去世,她感慨朝堂空了。這叫做“優(yōu)禮大臣”。
再舉一組數字。永徽三年(652),也就是武則天當皇后的前兩年,全國共有380萬戶,而到武則天退位的神龍元年,全國戶數已經增加到615萬戶,53年之間戶數增長了近一倍,這樣的增速在整個中國古代社會也是不多見的。這當然意味著武則天愛惜百姓。一個皇帝,如果能有做到優(yōu)禮大臣,愛惜百姓,也就算一個有公德的皇帝了。
但是,以私德而論,武則天的行為就有待商榷了。駱賓王在《討武?檄》中說她“殺姊屠兄,弒君鴆母”,雖然檄文有明顯的政治宣傳目的,不能全信,但是,武則天至少親手殺死一兒一女。俗話說虎毒不食子,而武則天為了攀爬權力的巔峰,居然可以置基本人倫于不顧,自然不是合格的母親。
而武則天作為妻子,很多人都因為她最終改唐為周,形成了一個固定印象,好像唐高宗怕老婆怕了一輩子。但是不要忘了,武則天參政的權力可是唐高宗給的。唐高宗自己身體不好,無法完全親政,舉目四望,只有皇后最可靠,這才讓武則天學習理政。沒想到皇后政治天分很高,不僅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甚至還提出了高瞻遠矚的施政綱領,就是歷史上所謂的“建言十二事”,這更讓唐高宗喜出望外。事實上,直到高宗臨死前,還諄諄教誨繼承人要謹遵武則天的“十二事”行事,這哪是一個被欺壓的丈夫呢?所以我覺得,唐高宗和武則天在更高層面上應該是戰(zhàn)友關系,兩個人互相信任,互相幫忙,絕不是外人所能說三道四的。
可能有人會指摘武則天包養(yǎng)男寵,這可是私德方面的一大虧欠啊。確實,武則天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男寵有四個:馮小寶(薛懷義),沈南瓔以及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我個人認為,這更重要的恐怕不是荒淫問題,而是皇權思想問題。按照《周禮》的規(guī)定,天子應該有一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共一百二十一人。這些有名分的妃嬪再加上沒名分的宮女,就是所謂的后宮佳麗三千人了。這可不光是皇帝的待遇,也是皇帝身份的標志。武則天也是皇帝,而且是個名分受到懷疑的皇帝,這讓她格外在意自己是否像個皇帝。在我看來,她包養(yǎng)男寵,不乏效仿前朝皇帝,樹立自身皇帝形象的意思。這樣做雖然談不上道德高尚,但是也不應該過度批判。但也要看到,男皇帝有女寵和女皇養(yǎng)男寵還是不一樣的。因為男皇帝的女寵有固定的妃嬪名號,而且深居后宮,對政治的影響力微弱。而男寵的名號只能是朝廷官員,這就讓他們深度卷入了政治斗爭中。特別是在二張兄弟時代,武則天老病交加,不見大臣,全靠男寵和外界聯絡,更加加劇了男寵的政治色彩,也就更多地引起了朝臣的反感和疑慮。最后武則天被政變推翻,很大程度上也是男寵惹的禍。
正因為這些矛盾與爭議,使武則天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光彩的人物之一,她想當好皇帝,但是又受制于自身的、以及社會的種種限制;她挑戰(zhàn)傳統,但是又不能真正擺脫傳統的影響。武則天的傳奇人生昭示著歷史的復雜,在大框架之內,既允許每個人作出自己的發(fā)揮,也允許每個人作出自己的評價。這些評價,這些發(fā)揮,恐怕都是亦正亦邪。
相關熱詞搜索:武則天 亦正亦邪 亦正亦邪武則天 亦正亦邪的人的性格 亦正亦邪的人物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