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兵役制度] 古代的兵役制度簡介
發(fā)布時間:2020-03-01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我國在商、周時實行的是全民皆兵。軍隊的核心是王室與貴族子弟,基干力量是由平民組成的甲士。 秦統(tǒng)一后,出現(xiàn)了全國規(guī)模的征兵制,農民是兵員的主要來源。秦朝兵役和勞役極為繁重,當時全國人口有2000多萬,而經常被征發(fā)服兵役、勞役的就有兩三百萬。
漢承秦制,規(guī)定男子在適齡期間,除每年農閑受訓外,每人一生要服兩次兵役,每次一年。漢武帝時,招募熟悉北方少數民族情況的人組成“胡騎”,招募熟悉南方越事的人組成“越騎”。
三國時期出現(xiàn)了“世兵制”,“世兵”就是父子世代為兵。這種兵家戶籍不屬郡縣,而由軍府管理,稱為“士家”、“軍戶”。
北朝出現(xiàn)了“府兵制”。西魏末年,西魏的宇文泰廣泛招募各地豪強地主從軍,通過他們又帶來了大量家兵等私人武裝,從而創(chuàng)置了“府兵制”。府兵只管打仗,不再負擔其他賦稅。
唐初實行“兵散于府,將歸于朝”的政策,意思是兵士由軍府管,將軍由朝廷管。
募兵制是宋朝的主要兵制。當時有4種不同軍隊:禁軍、廂兵、蕃兵、鄉(xiāng)兵。
元朝在取得全國政權前,實行部落兵制。
明朝實行“衛(wèi)所制”,軍隊組織有衛(wèi)、所兩級。一府設所,幾府設衛(wèi)。后頒行《垛集令》,“垛集”成為軍源的主要征集方式,近似于“世兵制”。
清朝實行“旗兵制”,類似部落制。努爾哈赤將滿、蒙、漢族力量編成八個旗,平時為民,戰(zhàn)時為兵,這就是“八旗軍”的由來。清統(tǒng)一全國后,又以漢人為基礎組成了“綠旗軍”。
相關熱詞搜索:兵役 古代 制度 古代的兵役制度 我國古代的兵役制度 古代的兵役制度簡介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