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遲來的道歉】 并向加拿大道歉
發(fā)布時間:2020-02-18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加拿大道歉!”當?shù)貢r間6月22日,在渥太華國會山舉行的“人頭稅”平反儀式上,加拿大總理哈珀終于就加政府多年前實行的“人頭稅”這一帶有嚴重種族歧視的政策,向全體旅加華人正式道歉。
這一聲道歉遲到了一個多世紀,盡管8萬多名華人受害者中只有不到30人等到了這一天,但這聲道歉對自強不息的整個華人群體來說,仍顯得十分重要,令人激動。
哈珀以粵語道歉
哈珀在道歉聲明中高度評價了華人對加拿大社會做出的重要貢獻。他說,華人在加拿大建國初期的最重要工程――太平洋鐵路的建設(shè)中,發(fā)揮了關(guān)鍵性作用,大約1.5萬華人參與了工程建設(shè),至少1000多人在施工中喪生!叭绻麤]有華工的參與,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加拿大。”
他指出,1885年太平洋鐵路竣工后,加政府沒有讓華工參加敲入最后一顆道釘?shù)膽c祝儀式,反而開始為限制華人入境實施“人頭稅”政策,這種做法是“極其不公正的”。加政府已深刻認識到“人頭稅”政策給華人帶來的恥辱和痛苦,他代表全體加拿大人和政府向華人表示真誠道歉,同時也為1923年“人頭稅”停征后實施的《排華法案》表示最深切的悔過。
“加拿大道歉!”說這幾個字時,哈珀竟使用了廣東話,盡管他的發(fā)音相當生硬,卻讓應(yīng)邀來太華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300多名“人頭稅”受害者及家屬欣慰不已。在加拿大的議會發(fā)言只許使用英法兩種語言,使用任何第三種語言均屬違法。盡管哈珀此舉實屬罕見,但考慮到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場合,議長與所有議員均未提出異議。
為增加平反儀式的喜慶氣氛,加政府還特地邀請了幾位中國民樂手來助興。霍爾市中國聯(lián)誼會主席張鳴彈得一手好琵琶,她考慮到“人頭稅”受害者大多是廣東人,特地準備了一曲《旱天雷》。張鳴認為,“人頭稅”的平反與華人地位的提高有很大關(guān)系。她1992年初到加的時候,華人社區(qū)遠沒有現(xiàn)在這么活躍!爸袊鴩覐娛,經(jīng)濟發(fā)展,華人自信心比以前增強了!
糾正歷史的錯誤
82年前,3歲的馬林笑容在父親給她、母親和哥哥分別交了500加元人頭稅后,才得以來到加拿大實現(xiàn)家庭團聚,而當時的500加元相當于華工兩年的薪金。作為最后一個交納人頭稅的華人,馬林笑容在平反儀式上做了簡短而感人的發(fā)言。她說,“人頭稅”這個恥辱的陰影一直伴隨著她,從來沒想到能活著看到平反的這一天,“今天我才覺得自己是個真正的加拿大人”。
88歲的盤占元老人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辛酸故事。1922年,父親借了1000加元,給他們兄弟二人交了“人頭稅”,但為了還清這筆錢,父親用了17年的時間。盤老先生特別強調(diào):“平反重要的是糾正歷史的錯誤,還我們尊嚴!
在幾百名“人頭稅”受害者家屬中,一身二戰(zhàn)老兵戎裝的81歲老人雷紹箕比較引人注目。他屬于在加出生的“人頭稅”受害者第一代子女。當記者問他聽到哈珀的道歉有何感想時,老人大聲回答:“我太高興了!弊谝慌缘男O女補充道:“他當時就哭了,什么也說不出來!崩捉B箕指了指身上的軍裝說,他當時之所以參軍去緬甸打仗,初衷就是為了改變當時因為沒有公民身份而被人瞧不起的狀態(tài)。
賠償方案獲接受
除正式道歉外,哈珀同時宣布將對“人頭稅”受害者進行象征性補償。根據(jù)補償方案,政府將為目前尚健在的“人頭稅”受害者(約30人左右)和其他受害者遺孀(約300多人)每人補償2萬加元(1加元約合0.9美元),同時撥款2400萬加元,資助各少數(shù)族裔社區(qū)就歷史問題開展教育活動,其中250萬加元將用在華人社區(qū)進行“人頭稅”問題的宣傳。此外,加政府還將撥款1000萬加元,在全國范圍內(nèi)進行反種族歧視宣傳。
對補償方案,大多活著的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屬都表示接受。他們認為,正如平反儀式主席臺背景墻上所寫的“承認、道歉、平反”六字口號,比賠錢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承認華人為加拿大所做的巨大貢獻,糾正錯誤,給遭遇屈辱的華人一個負責任的交代。
從薩斯喀徹溫省趕來的余啟容在哈珀簽署道歉聲明的桌子旁拍照留念時,特地把祖父的身份證、交納人頭稅的證明書等也展示開來,動情地表示,九泉之下的老人若有知必也深感欣慰。
一直主張“道歉和個人賠償”的平權(quán)會人士,對政府未對受害者子女賠償表示失望。他們表示,將繼續(xù)開展第二步的索償行動。而其他一些華人社團領(lǐng)袖則表示,應(yīng)充分利用政府撥出的社區(qū)教育基金,向全社會尤其是下一代人進行宣傳和教育,期望“人頭稅”等種族歧視的錯誤不再重演。
為何遲了一百年
2006年6月22日,距離1885年7月加眾議院通過《華人入境法案》,決定對華人開征“人頭稅”已有121年,距離1923年7月“人頭稅”停征,更加苛刻的《排華法案》生效也已83年。為什么加政府對華人的這一聲“對不起”竟跨越百年才說出?
首先,華人在加地位已今非昔比。
從1858年華人參與修建太平洋鐵路直到20世紀中葉,老一輩華人移民始終被視為低人一等,連選舉權(quán)都沒有,自身利益根本談不上受法律保護。而如今,加華人總?cè)丝谝堰^百萬,且集中居住在多倫多和溫哥華等大城市,廣泛分布在各行各業(yè),成為推動加社會前進的一支強大的生力軍,還有不少人被授予終身成就獎――加拿大勛章。華人不僅受到主流社會更大的重視和尊重,也成為各政黨極力爭取的票源之一。
其次,華人參政議政意識增強,維權(quán)行動日趨活躍。
與老一輩相比,新一代華人經(jīng)濟條件、教育水平較高,又多從事高端領(lǐng)域的工作,語言方面沒有障礙,更容易融入主流,參政議政,維護本群體利益,已成其必然追求。多年來,在市、省議會里出現(xiàn)華人面孔已不鮮見,進入聯(lián)邦議會的華人議員目前達到5位,創(chuàng)下歷史紀錄。還有更多華人加入了主流政治人物的助選團隊。華人的關(guān)切和訴求自然也有了更多“傾聽的耳朵”。上世紀80年代中期“人頭稅”平反運動的興起可謂水到渠成。
第三,華人維權(quán)組織、公關(guān)和宣傳能力不斷提高,活動日益多樣化。
除了傳統(tǒng)的中華會館、洪門民治黨外,平權(quán)會、華聯(lián)會、各省同鄉(xiāng)會、各種專業(yè)人士協(xié)會等新興社團如雨后春筍般在加各大城市建立起來,成為向政府反映華人呼聲、爭取華人權(quán)益的重要渠道。正是在平權(quán)會、華聯(lián)會等社團的不懈抗爭下,“人頭稅”平反才逐漸被加政府排上日程。隨著加華文平面和網(wǎng)絡(luò)媒體的興起及其影響力的擴大,華人參政議政維權(quán)已擁有了較好的輿論支持平臺。這次加政府組織的“平反列車”從溫哥華開到太華時,三節(jié)專門的車廂里,兩節(jié)坐的是人頭稅受害者及其家屬,另一節(jié)則坐滿了途經(jīng)各大城市的華文媒體的記者。
最后,加大選日益白熱化的競爭成為“人頭稅”最終獲得平反的催化劑。
哈珀此時高調(diào)平反“人頭稅”被視作一場非常及時而漂亮的“政治秀”:既執(zhí)行了朝野多年來的共識,又實現(xiàn)了其大選承諾,同時也意在為下次大選排兵布陣。加歷史上少數(shù)政府壽命平均不到兩年,哈珀要想實現(xiàn)贏得多數(shù)政府的夢想,少數(shù)族裔特別是華裔票倉當然是他的必爭之地。
歷史是一面鏡子。向華人征收人頭稅的始作俑者,是當時的保守黨總理邁克唐納,而通過和實施《排華法案》的,是當時的自由黨總理麥肯齊?金。顯然,在漫長的辱華和排華歲月中,保守黨和自由黨都難辭其咎。民選政治的運作實際是大大小小利益集團為維護本集團權(quán)益的力量角逐,而要最大限度地維護本集團利益,只把希望寄托于其他集團的大選允諾是不夠的。
“人頭稅”平反過程也再次提醒廣大華人,在涉及華人核心利益的關(guān)鍵問題上,要避免出現(xiàn)華人群體內(nèi)部的人為撕裂。20多年來,加歷屆政府對此問題拖而不決的一個主要借口就是華人社區(qū)意見不一。
。6月27日《參考消息》,作者為新華社駐太華記者)
鏈接
加拿大總理哈珀國會道歉演說全文
眾議院議長先生,今天我在這里揭去一頁加拿大不幸的歷史。當時,有一群只想追求日子過得更好的人,他們再三受到了蓄意的不公平待遇。我講的當然是指,以前本國向華人移民所征收的人頭稅,以及后來政府推行的限制性措施。
若非那些從19世紀中葉開始來到這里努力建設(shè)的華工,也不會有今日的加拿大。那些移民差不多全都是年輕男子,他們?yōu)榱藢ふ覚C會而做出了離鄉(xiāng)別井的困難抉擇,經(jīng)過半個地球的漫長旅程,最后來到這個他們叫做“金山”的地方。
從1881年開始,超過15000名華人先驅(qū),參與了加拿大歷史上最重要的國家建設(shè)計劃,那就是建造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從圣勞倫斯河岸,越過似是漫無邊際的高原和草原,攀上雄偉的落基山脈,最后穿過了地勢崎嶇的卑詩省,這橫跨加拿大國土的就是接連起我們這個年輕國家的“鋼絲帶”。
這項卓越的工程,主要是那些歷盡艱辛的華工的功勞,加拿大太平洋鐵路促進了西部殖民計劃及日后加拿大的經(jīng)濟發(fā)展。華工的工作環(huán)境是嚴酷的,有時候甚至令人難以置信。在鐵路建造期間,約有一千名華工不幸喪生。盡管如此,這些華人移民仍然堅忍不拔地支撐下去,而他們的貢獻是有助于加拿大的未來發(fā)展的。
然而,就在鐵路工程完竣時,加拿大卻背棄了這些華工。當時的政府首先在1885年訂立了《華人移民法》,向每名新的華人移民征收五十元人頭稅,目的是阻止更多的華人移民,由于人頭稅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政府又先后在1900年和1903年增收人頭稅至一百元和五百元(相等于兩年的工資)。人頭稅政策的實施到1923年為止,該年政府修改了《華人移民法》,自此至1947年期間有效地阻止了大部分華人移民。紐芬蘭自治領(lǐng)也有類似的移民法,從1906年到1949年(紐芬蘭在這年加入聯(lián)邦)征收人頭稅。
現(xiàn)今的加拿大政府,確認華工所遭受到的恥辱和排斥。我們承認人頭稅的重大代價是,移民留下了眾多的家庭在中國,永遠不能團聚,或者是多年來忍受骨肉分離之苦,而有些家庭則陷入貧困之中。我們亦明白到,由于我們沒有真誠地承認過這些不公平的歷史,致使社會上很多人不認同他們自己也是真正的加拿大國民。
因此,議長先生,我們代表加拿大人民和政府,愿意就人頭稅衷心向本國華裔道歉,并且為排斥華人移民的做法表達最深切的悲痛。這份歉意不是關(guān)乎現(xiàn)在的責任:是為了和解,而和解的對象是人頭稅苦主及廣大的華裔社群,他們至今仍然貢獻我們的偉大國家。
雖然加拿大法庭曾經(jīng)裁定人頭稅及移民禁令的實施是合法的,我們完全承擔道義上的責任,承認過去這些可恥的政策。加拿大蓄意針對華人而實施這些惡意的經(jīng)濟措施,歷時逾六十年之久。這嚴重違背了公義,在道義上我們是有義務(wù)去承認的。
為了對今天的道歉予以實質(zhì)的意義,加拿大政府將會向在生的人頭稅付款人及已故付款人的在生配偶做出象征性的補償。此外,還會成立一個基金,資助有關(guān)的小區(qū)計劃,目的是承認過去戰(zhàn)時措施及限制移民政策對族裔文化社群所帶來的影響。
沒有一個國家是完美的。像所有的國家一樣,加拿大過去也犯過錯失,我們是明白的。無論如何,加拿大人民是善良和公正的,而且會為我們的過失采取相應(yīng)的行動。即使人頭稅是出現(xiàn)在一個完全不同年代的政策,過去一個遙遠的歷史,但我們覺得必須糾正這歷史的錯誤。原因很簡單,只因為這是恰當?shù)淖龇,而這種特性也就是加拿大人的精神。
議長先生,最后讓我向國會保證,我們的政府將會繼續(xù)努力,確保同類的不公平的做法永遠不再發(fā)生。我們有共同的責任,不論個人的族裔背景,皆以平等機會的觀念為基礎(chǔ),一起建設(shè)我們的國家。我們從過去的種族歧視行為而生起的悲痛,將會滋養(yǎng)著我們那堅定不移的承諾,為加拿大人民建設(shè)更美好的將來。謝謝!
。6月23日“星島環(huán)球網(wǎng)”)
延伸閱讀
加“人頭稅”禍害華人60年
1858年,一批中國勞工從美國舊金山出發(fā),歷盡顛簸來到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弗雷澤河谷。當時,該地因金礦的發(fā)現(xiàn)而引發(fā)了淘金熱潮。這些滿懷希望的中國勞工,準備用他們的辛勞和汗水,改變自己原本苦難的人生。但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迎接他們的卻是一場漫長的噩夢。
參與修建“加拿大動脈”,4000多華工獻出生命
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許多中國人為生活所迫開始前往美洲謀生。早在1849年,當美國的加利福尼亞發(fā)現(xiàn)金礦后不久,就有許多華人前來淘金。1858年,隨著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發(fā)現(xiàn)金礦的消息傳開,他們又輾轉(zhuǎn)來到這里,不過淘金無法提供穩(wěn)定可靠的收入,因此早期的中國移民數(shù)量并不多。不久后,加拿大政府一項龐大工程――太平洋鐵路的開工,終于迅速掀起了中國移民的熱潮。
1867年,英國北美殖民地初步統(tǒng)一并建立了加拿大聯(lián)邦政府。為了盡快統(tǒng)一從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沿岸的各殖民地,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加拿大政府開始致力于交通事業(yè),準備修建一條橫貫大陸的鐵路。由于這條鐵路要穿越地形險惡的落基山,加拿大政府僅勘探就花費了3年的時間和50多萬加元。直到1880年,太平洋鐵路修筑的大幕才正式拉開。
當一切準備就緒后,加拿大政府卻發(fā)現(xiàn)必須解決勞力問題。因為據(jù)施工方太平洋鐵路公司估計,該工程至少需要1萬名勞工。而當時整個北美勞動力極度缺乏,很難招到足夠的工人。于是,加拿大政府將目光轉(zhuǎn)向了中國勞工。
在一些加拿大中介公司的操作下,1881年―1884年,1萬多名華工來到了加拿大。雖然他們只負責大約480公里的鐵路工程,但這卻是太平洋鐵路中最艱險的一段。在工地上,華工們一天的工資是1加元,而白人卻是1.5―2.5加元,白人還不需要支付日常開銷的費用。華工所從事的是最累人、最危險的工作,比如清掃路基、用炸藥開山等。施工中,他們常常遇到山體崩塌、爆炸等意外事故,常有人員傷亡。他們住在工棚、帳篷、貨車里,生活條件十分惡劣,很多人都得了壞血病。更可悲的是,一旦生病,他們只能依靠草藥來醫(yī)治疾病。
據(jù)說,參加筑路的1.57萬名華工中,最終有4000多人客死他鄉(xiāng)。面對華工的豐功偉績,連加拿大首任總理麥克唐納都曾感慨:“沒有中國工人,就沒有太平洋鐵路”。當這條號稱“加拿大動脈”的鐵路完工時,加拿大輿論一致認為,每一段路軌,都有華工的血淚和白骨!
1885年11月7日,加拿大政府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克萊拉奇舉行了隆重的通車儀式,正式宣告了太平洋鐵路的開通。然而令人憤慨的是,在這次慶功儀式上,竟沒有出現(xiàn)一名華工的身影。這段荒唐的歷史,被后世的許多加拿大人視為整個國家的“忘恩負義”。更不能容忍的是,就在鐵路竣工后不久,一場噩夢迅速降臨到加拿大華人的身上。
“人頭稅”僅對華人征收,稅金可購買兩套房產(chǎn)
1885年太平洋鐵路竣工后,大多數(shù)華工被迫尋找新的工作。他們紛紛進入當?shù)爻擎?zhèn),在富有的白人家里做花匠、廚師、用人等。由于他們吃苦耐勞、勤奮肯干,受到雇主的歡迎。不料,這種良好的競爭力卻招致了一些反華分子的極端仇視。一股排華浪潮被掀起來了。1892年,當聽說一個華裔洗衣店有人得了天花后,加拿大當局竟下令燒毀了所有華裔洗衣店,并將工人驅(qū)逐出市區(qū)囚禁起來。更有甚者,華人死后也不能埋葬在當?shù)氐墓怪小?
為了進一步排擠華人,加拿大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法案,企圖為其排華行動披上合法的外衣。1885年,加拿大政府頒布了歧視性的《華人入境條例》。根據(jù)這項僅針對華人的法令,每個移民到加拿大的華人都要額外繳納50加元的“人頭稅”,華人成為唯一需要支付稅金才能進入加拿大的人群。這意味著,華人如果想將他們的家屬接到加拿大來,便要額外支付一筆巨款,這顯然令他們無法承受。
不久后,加拿大政府發(fā)現(xiàn)僅靠50加元的“人頭稅”仍無法有效地阻止華人進入加拿大,于是又先后兩次提高“人頭稅”的數(shù)額,到1904年竟增至500加元,而這筆錢相當于華工兩年工資,當時足以在大城市蒙特利爾購置兩套房子。據(jù)統(tǒng)計,1886年―1923年,大約有8萬多名華人被迫交納了歧視性的“人頭稅”,加拿大政府從中獲利達2300萬加元。這在那個時代絕對是驚人的數(shù)目,因為即使整個太平洋鐵路也才花了這么多錢!叭祟^稅”法令不僅使許多華人被迫長期忍受思鄉(xiāng)之苦,更使他們的心理上蒙受了巨大的陰影,這無疑是加拿大華人移民史上最屈辱的一幕。
排華法全面限制華人入境,無數(shù)華人家庭妻離子散
20世紀20年代,由于國內(nèi)的經(jīng)濟形勢非常糟糕,為轉(zhuǎn)移矛盾,加拿大政府又于1923年通過了臭名昭著的《華人移民法案》(又稱排華法),以取代“人頭稅”法令。這項旨在全面禁止華人入境的法案規(guī)定:除外交官、商人、留學生以及個別情況外,華人一律不準入境;即使已在法案生效前進入了加拿大的華人,也要定期到當?shù)卣畧蟮,而且他們每次出國的時候,最多只可以在加拿大境外逗留兩年。這項法案生效后,幾乎所有的華人新移民都被加拿大拒之門外。可以說,排華法的歧視程度甚至超過了“人頭稅”。據(jù)統(tǒng)計,在該法案實施的24年內(nèi),總共只有20多名華人進入加拿大;1931年時,加拿大僅有約4.6萬名華人,其男女比例竟達到荒唐的13比1。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排華法生效的日期――7月1日,恰好是加拿大的國慶日,這使加拿大華人備感恥辱。從那時起,加拿大華人就從未停止過抗議。他們拒絕紀念國慶,多次派代表向當局請愿,強烈反對這項變本加厲的歧視政策。
1939年9月,加拿大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正是在這次戰(zhàn)爭中,加拿大華人以自己的切實行動向全世界證明了自己為加拿大做出的巨大貢獻。最初,一些加拿大政客擔心華人在戰(zhàn)后要求自己的政治權(quán)利,因而極力反對華人參戰(zhàn)。但1942年以后,由于軍隊在戰(zhàn)場上損失慘重,加拿大政府被迫允許華人服兵役。在戰(zhàn)爭中,華人士兵付出了相當大的犧牲,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在后方,加拿大華人還籌措了數(shù)以百萬計的款項。二戰(zhàn)結(jié)束后,經(jīng)過當?shù)厝A人的多方奔走,再加上國際輿論的壓力,終于迫使加拿大政府于1947年廢除了排華法,恢復了加拿大華人的公民權(quán)利。即便如此,在相當長的時期里,加拿大國內(nèi)仍遺留許多歧視華人的社會問題。近20年來,隨著加拿大華人力量的不斷壯大,以及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加拿大政府開始對這一系列歷史問題進行徹底檢討。今年6月22日,加總理哈珀親自在國會向華人就當年的“人頭稅”問題表示道歉,將公道還給了曾給加拿大發(fā)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的華人。(楊紅林)
。7月6日《環(huán)球時報》)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加拿大 遲來 道歉 加拿大,遲來的道歉 加拿大道歉方式 加拿大對華人表示道歉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