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成:漸進民主——知識界的玫瑰夢
發(fā)布時間:2020-06-13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在這里,主要是想檢討一下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流傳于我們中國知識分子中間的一種觀點,也就是漸進民主觀點;
這個檢討也可以說是我們知識分子自我的一種批判。我檢討這一觀點并不是要簡單地否定它,尤其不意味著要鼓吹暴力革命,只是覺得它確實有些方面需要檢討。
漸進民主這一主張,它發(fā)展于八十年代的后期,八九年以后也就是到了九十年代,逐漸成了許多知識分子的共同看法。八十年代后期思想空前活躍,人們經(jīng)常議論的 一個話題,就是政治現(xiàn)代化的不同道路,比如說英國的道路、法國的道路、德國的道路、日本的道路等等,人們開始反思盧梭,反思法國革命,也興存了對英國道路 的偏愛,在人們的眼中,法國革命是浪漫主義、是流血、是暴力革命;
英國的道路是漸進改革、是民主憲政的成長和鞏固。
一九八七年這個包遵信、金光濤等先生主持的走向未來叢書,出了一本書也就是錢乘旦大教授和陳意新教授,陳意新教授今天在這里,《走向現(xiàn)代國家之路》,這本 書把英國的道路概括為漸進改革之路,是“改革、改革、再改革”,法國的道路為人民革命之路。但是,八十年代更有影響的一種觀念是政治改革要與經(jīng)濟改革并 行,認為政治不民主經(jīng)濟改革不可能公正,商品經(jīng)濟或者是市場經(jīng)濟秩序不可能最終建立起來。
八九年的學潮其實也和這一思想有直接關系,與此相對立的是當時沸沸揚揚的新權威主義,主張威權政府加經(jīng)濟自由,先推行經(jīng)濟的自由化,經(jīng)濟發(fā)展后再向民主轉型。八十年代后期這些思想,在座的許多專家應該比我更清楚,因為我那個時候還是乳臭未干的學生,我就不多說了。
八九年的六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界線。在接下來的多年中間,不僅官方不再講政治體制改革了,民間思想也轉向了。漸進改革,或者說漸進民主正式浮出水面,變 得越來越流行。八十年代很有影響的學者,李澤厚和劉再復兩位先生一九九六年在香港出了一本書,大家知道也就是著名的《告別革命》,認為中國經(jīng)歷的諸如辛亥 革命、五四運動、共產主義革命、文化大革命以及八九年風波的激進主義給中國帶來的只是災難。因此中國需要的不是激進改革,而是漸進的改良。也就是說不僅要 告別暴力革命也要告別激進改革,而只要漸進的改良。
漸進的改良或者說漸進民主思想的主要參照性是英國道路,認為英國自由民主政體是通過不斷改革形成的,是在歷史的歲月中逐漸演化成長起來的。它的反面教材是法國革命,是法國革命的血腥、恐怖和動蕩。
進入九十年代后,也還有一個變化就是以哈耶克為代表的英美自由主義思想在國內的風行,自生自發(fā)秩序觀念的風行,也為漸進民主思想提供了強有力的注腳。所以 最極端的漸進民主主義者甚至提出,漸進民主是問題而不是原則為導向的,是沒有藍圖的,只要針對問題一點一滴的改就行了。在我看來呢,認為漸進民主道路不應 該以原則為導向,已經(jīng)陷入自相矛盾,因為漸進民主這四個字本身就包含了一個原則、包含了一個目標、一個藍圖,也就是民主。
我本人對國內外許多學者對法國革命的一些批評也是認同的;
但是我對這些年來國內流行的這種漸進民主論調,確是感到不太安或者說非常的懷疑。我并不是要簡單 的否定漸進民主的思想,例如漸進民主這種思想正確的看到了,要在中國這樣一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建成民主,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它需要一 個過程,我們不能太急躁。我也理解提出漸進民主思路的背后的苦衷,因為這樣一種對官方?jīng)]有急迫危險的觀點,更容易得到發(fā)表,也被認為更容易被官方所接受。
中國知識分子是最愛講策略的,老是考慮官方能不能接受。但是漸進民主論者,他們希望盡可能平穩(wěn)、盡可能少震蕩,或者沒有震蕩的過度到民主,這種愿望也是值 得理解的。
不過我認為國內的漸進民主思想的確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檢討,這里我就提出以下幾點︰
第一、漸進民主論者,將英國道路概括為漸進改革之路,是片面的、浪漫的,是對英國道路有意無意的誤讀。英國民主自由政體的形成,的確經(jīng)歷了許多次改革,經(jīng) 過相當長時間的演變,但是不能把英國的道路簡單貼上漸進改革的標簽,那是對英國道路的歪曲。英國憲政的歷史有兩個關鍵時期,一個是十三、十四世紀,另一個 是十七世紀;
兩個時期都使用了武力發(fā)生了戰(zhàn)爭,否則關鍵的改革是不會發(fā)生的。一二一五年大憲章的頒布,是英國革命的開端,是英國由君主制向君主立憲制轉變 的正式開始。
但是大憲章并不是當時的國王約翰王主動的、愉快的簽署的,是英國貴族起義,披堅帶甲攻進倫敦強迫他簽署的,是約翰王向貴族的投降協(xié)議書。此后約翰王在世和 約翰王過世以后,又發(fā)生過數(shù)次戰(zhàn)爭,因為約翰王和繼任君主想撕毀大憲章,他們要擺脫這個束縛。經(jīng)過多次戰(zhàn)亂以后,貴族認識到不能靠戰(zhàn)爭、靠武力這種手段, 它不是常規(guī)的、依賴的手段來約束國王,他們轉而加強議會,進行制度建設。這樣英國才開始了政體轉型,為君主立憲制的成長和完成開辟了道路。
十七世紀是英國議會地位和分權政體罪證確立的時期,議會的軍隊俘虜了查理一世送他上絞架。一六八八年的光榮革命是不流血的,但議會選擇的新君主威廉不率領 荷蘭軍隊登陸,詹姆斯二世他是不會逃亡的。一六八八年之后英國就再也沒有發(fā)生革命,英國憲政的大原則已經(jīng)確立,不需再革命了。所以我個人認為,準確的說, 英國的道路是“革命、改革、再革命、再改革,直至不需要革命,而深化改革”。我這里并不是要鼓吹暴力革命,我再說一聲,我要說明的只是漸進民主論者以漸進 改革來概括英國道路,這樣去作為自己的立論基礎,是不成立的,是一種虛構。
第二、我們思考中國民主轉型的路徑的時候,以英國道路為主要參照系是不合時宜的,可以說是一種時空錯亂。我認為更有價值的參照系是第三波民主化國家,我們所處的時代跟幾百年前的英國是很不相同的,我們的政治社會結構和政體形式也和當時的英國很不相同。
我在這個地方老是在談英國,因為英國對中國知識分子確實影響太深。我是剛從國內出來不久,到美國來也就是幾個月,在國內很多知識分子、很多學者、我們的朋友聚在一起的時候,經(jīng)常會談到英國的道路、英國的道路…,我都聽得太多了,所以我這里也是談英國道路多談點。
英國的憲政史主要是英國議會的成長史,也就是代議制政體的成長史。英國議會最早是貴族組成的,當時的英國這些貴族,他們是主要的納稅人,他們有興趣也有力 量增加議會的權力,鞏固議會的地位,也就是說,不僅在社會上,而且在政府中間也有一種內在的動力去削弱君主政體,向憲政政體轉變。
但是我們現(xiàn)在誰能在我們的政府中間找到這么一種動力呢?你想一想,我們那個全國人大,它的代表70%以上是官員,他們就是吃納稅人納的稅,你納的越多越好,他越舒服!在我們的政府中間你是找不到這么一種動力的。
實際上,在很早的時候,中世紀的時候,像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都曾有類似于英國的社會結構和等級議會。英國現(xiàn)在的憲政政體,也是由這個等級議會演變過 來的,當時歐洲大陸很多國家,法國,西班牙,都有那種等級議會,在中世紀的時候。但是到了十七世紀的時候,其它國家都變成絕對君主制國家,只有英國走向了 另一條道路,完成了憲政轉型。我覺得英國道路它是一個奇跡,它絕對是一個奇跡!只有英國做到了這一點,它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復制、不可模仿的。
所以我們與其把眼光盯著古老的英國,不如多注意一下第三波民主化國家。多關注一下在那些地方民主轉型是如何發(fā)生的?民主是如何鞏固的?從七十年代初到九十 年代,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有六十多個國家民主化,使得世界上民主國家的總數(shù)達到了3/5。在這60多個國家中間,如果按轉型前的政體類型來劃分,主要 是兩類,一是威權國家,二是后極權國家。我們現(xiàn)在這個國家,中國是極權國家還是后極權國家?我想是這兩類中間,更多的人認為它是后極權國家。
第三點、漸進民主論的心理基礎是害怕亂、震蕩,希望盡可能平穩(wěn)、少震蕩的過度到民主。如果歷史給我們這種機會,我們最好能抓住不放,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一個 常識,要經(jīng)歷轉型不可能不發(fā)生一些震蕩和紛亂,我們須要勇氣去面對某些紛亂,要有勇氣闖關。這方面,我特別懷念八十年代,那個時候我們有闖關意識,知道改 革要有陣痛,但是九十年代以后,這種意識消失了。從這個角度來看,九十年代以后中國知識分子精神萎靡了,所以我覺得我們需要振奮這民族精神,怯懦的民族是 不會有自由的!托克維爾說過民主是在混亂中成長的,只有成長起來才能享受到它的好處。我們要相信自己,有些震蕩是我們能夠承受的,要分析一下那些震蕩是我 們能夠承受的,那些震蕩是需要避免的,看一看第三波民主化國家所經(jīng)歷的轉型、震蕩,其實沒有多少是我們不能承受的。
第三波民主化國家轉型的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是現(xiàn)政權主導,開放政黨競爭、自由選舉。二是現(xiàn)政權倒臺,臨時政府主導。三是各派力量簽署協(xié)議合作,推動轉 型。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六十多個國家完成了民主轉型和民主鞏固。他們都已經(jīng)過關了,不必再擔心會有大的動蕩,我們還躲在后面不敢動,東歐國家現(xiàn)在有的已經(jīng) 進入發(fā)達國家行列了。
第四、漸進民主把希望都寄托在政府身上,這需要一個有長遠眼光,相信自己能夠穩(wěn)定局勢,愿意分步驟、分階段放開的政府。現(xiàn)在這個政府是否是這樣的政府?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就不展開說好了,提到這個政府我的情緒也不太好。
最后我談談我對中國轉型的一個看法,現(xiàn)在很多漸進民主論者,他們的漸進民主論中間,是沒有開端的,因為他們認為這個漸進民主是不需要計畫的,它會自生自發(fā) 地發(fā)生。但是我覺得是需要一個開端,這個開端它不是一般的開端,必須觸及政體的性質,必須讓這個政體變質,要從這里開始,要不然是沒有意義的;
你東改一點 西改一點不重要的,你改的再多它也不能拼在一起,也不能構成一個民主政體、憲政政體。我主張如果我們能分步驟、分階段去轉型的話,這個轉型從地方自治開 始,臺灣的轉型是比較平穩(wěn)的,它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國民黨在臺灣先期推行了地方選舉和地方自治。地方自治它是全國立憲政治的基礎,這一點,在我們清朝末年 戊戌變法的時候和清朝預備立憲的時候,許多人就已經(jīng)意識到了。孫中山先生后來也一直是持這種觀點,國民黨也是持這種觀點,很重視地方自治。
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加入,空談漸進民主不如多來鼓吹鼓吹地方自治,當然共產黨它也有可能不聽,你不聽,但是我要鼓吹,我也要制造一個輿論,你引導輿論,你注意輿論導向,我們也得注意一下!謝謝大家!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