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米墜機 與墜機相距100米
發(fā)布時間:2020-04-08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在災區(qū)飛行最大困難是什么?《新民周刊》記者專訪了國家一級飛行員、南京軍區(qū)空軍搜救團丁維佳大校。 5月31日下午,成都軍區(qū)抗震救災部隊一架米――171直升機在執(zhí)行運送第三軍醫(yī)大學防疫專家到理縣的任務返回途中,突遇低云大霧和強氣流失事。直至6月10日上午,才搜尋到失事直升機和遇難人員遺體。
米――171直升機是此次抗震救災的主力直升機型,33年駕齡的機長為何會失事,在災區(qū)飛行最大困難是什么?《新民周刊》記者專訪了駕駛與失事直升機同機型直升機的國家一級飛行員、南京軍區(qū)空軍搜救團丁維佳大校。
《新民周刊》:南空搜救團從南京馳援災區(qū),投入了多少力量?
丁維佳:我們共分兩批派出8架直升機投入抗震救災。機型有米――171和直8K。
5月12日晚10點,我團就接到了任務,5月13日早晨6點多第一批2架直升機從南京起飛,奔襲1400多公里,經(jīng)過2次加油,于下午5點多到達成都太平寺機場,投入抗震救災。
第一批飛機出發(fā)后,搜救團其他飛機全部進入緊急升空狀態(tài),裝備、人員全部待命,油箱加滿。5月15日一早,第二批6架飛機受命奔赴災區(qū)。
《新民周刊》:直升機在前線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丁維佳:直升機的特點是不需要機場,只要有相對平整的場地,沒有高壓線,就能實施機降。主要任務第一是送首長視察災情,比如堰塞湖、山體滑坡、公路堵塞、救援點等情況;第二是將救助中心提供的物資、醫(yī)護人員、衛(wèi)生用品、帳篷、水、蔬菜送入災區(qū)。返回時把受傷災民、孤兒、救災人員的傷員帶回。
《新民周刊》:在山區(qū)飛行的主要困難是什么?
丁維佳:山區(qū)飛行飛行條件難度非常大,主要有四個特點。
一是山高。飛機需要穿山溝飛行,有時有云,導致能見度不好,左右兩側(cè)都是山,很難把握。
二是氣流不穩(wěn)。飛機受風的影響很大。山的陽面上升氣流大,陰面下降氣流大,如果不采取措施,翻過一座山飛機能上下上百米。
三是高壓線的威脅。當?shù)毓╇姼邏壕多建在山頭上,還有很多過山線――兩個山頭各一根電線桿,中間是高壓線,這是最危險的。高壓線是肯定看不到的,只能通過看電線桿來判斷前方有無高壓線,如果能見度只有1公里多,看到電線桿時已經(jīng)靠電線很近了。
四是缺少降落場。災區(qū)都在山溝里,經(jīng)過地震,相對平整的地塊少,機降場地難找,還要近可能靠傷員近。有時要采取低高度懸停,就是不讓飛機降落,懸停在地面以上三五十厘米。
《新民周刊》:您在救災飛行中遇到過墜機危險么?
丁維佳:有過的。有一次能見度很差,甚至不到1.8公里,山區(qū)飛行的要求能見度是3公里,但達不到這個條件。飛機已經(jīng)飛到黑色的高壓線跟前了才發(fā)現(xiàn),高壓線比飛機略低點,緊急提升高度才越過去。下來后大家議論,估計那時離高壓線也就四五十米,頂多一百來米。
當時情況真的很危險,幸好我們分工周密,發(fā)現(xiàn)及時。前艙4個人,機長縱覽全局,副駕駛負責操作直升機,空中機械師監(jiān)控發(fā)動機、機載設備和機上各系統(tǒng)的運行情況,同時負責觀察直升機前方和兩側(cè)有無高壓線和障礙物,領航員觀察直升機行進路線。4個人各有分工。
《新民周刊》:還有其他可以避開高壓線的好辦法么?
丁維佳:有一種方法是肯定不會撞到高壓線的,就是飛得比航路中最高的山峰還高,比如航路中最高的山2900米,那我們飛3100米,肯定很安全。但是這種安全飛行往往看不到地面目標,所以為了找到目的地,必須采取低空鉆山溝的方式飛行。返航時,有足夠轉(zhuǎn)彎半徑,也可以拉高飛出,避免穿山溝。我們設定不同預案針對不同條件,諸如低進低出、低進高出等等。
《新民周刊》:每天有多少飛行任務?
丁維佳:早上6點多起飛,晚上8點多回來。如果在成都和映秀間往返,最繁忙的時候每天可出動四到五架次,如果是到青川,一天最多飛三次。
《新民周刊》:一趟可以拉多少人?
丁維佳:米――171和直8K的最大起
飛重量都是13噸,實際載貨量在1噸左右。我們最多一次拉了24個人出山,因為主要是老人和兒童。要是擔架,一次可以運六七副。
《新民周刊》:高強度的飛行,怎樣保證飛行員的體力,什么方法減壓減少疲勞感?
丁維佳:飛行員精神是高度緊張的,壓力很大,對人最大的壓力莫過于安全壓力。從根本上講,沒有特別好的方法減少疲勞,主要是飛行間隙時注意休息,有時在機場裝貨時飛行員就趁機休息。
另外,地面上有直升機飛行員休息室,提供按摩椅以及一些抗疲勞藥物。
《新民周刊》:5月31日的飛機失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丁維佳:這個原因很難說,飛機還沒有找到。從當時失事飛機的情況看,我個人估計可能與撞山有關,那么造成撞山的原因與能見度低有關。
《新民周刊》:有沒有可能因為兩個發(fā)動機同時損壞?
丁維佳:直升機雙發(fā)同時停車的可能性很小。10年內(nèi),全世界的直升機雙發(fā)同時停車只有3次。當然,單發(fā)停車在山區(qū)也可能造成失事,因為山區(qū)對機動性要求性高,單發(fā)動力不足,也可能撞山。
相關熱詞搜索:墜機 相距 與墜機相距100米 甲乙兩人相距100米 小濤和小海相距100米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