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的“臺獨”班底:陳致中
發(fā)布時間:2020-03-13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今年年初以來,陳水扁廢除“國統(tǒng)會”和“國統(tǒng)綱領”,其“臺獨”步調(diào)越走越急,大有“不撞南墻不回頭”之勢。其實,透視陳水扁上臺六年多來在兩岸關系上的一系列政策的出籠,可以發(fā)現(xiàn):其真正的決策核心范圍相當小、決策過程比較“短平快”、決策思維以保住權力(包括選票)為第一考量。
首席軍師邱義仁
在陳水扁的兩岸政策智囊中,現(xiàn)任“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是一只“領頭雁”。
這位新潮流系的精神領袖,畢業(yè)于臺大哲學系,前后輔佐過民進黨的江鵬堅、姚嘉文、許信良、施明德、林義雄五任黨主席,先后當過民進黨、“行政院”、“國安會”與“總統(tǒng)府”的秘書長,長期歷練,在民進黨內(nèi)無人能比。他以行事低調(diào)、協(xié)調(diào)性強、深諳陳水扁的決策走向而深得陳水扁信賴與倚重,成為其兩岸政策智囊的核心人物之一。
大陸一直積極倡導“三通”,增進兩岸相互了解,促進和平統(tǒng)一,然而臺灣當局一直予以抗拒,引起臺灣民眾的不滿。為了緩和這種矛盾,民進黨當局成立了“小三通”指導委員會,由時任“行政院”秘書長的邱義仁擔任總召集人,單方面通過了“小三通”政策,但卻拒絕把金、馬作為中轉站。邱義仁表示:“如果允許貨物中轉,大陸貨物即可通過金門、馬祖長驅直入臺灣,對島內(nèi)生產(chǎn)造成巨大沖擊!币虼,“小三通”實質(zhì)是臺灣當局化解島內(nèi)壓力的虛招,借此敷衍和拖延兩岸“大三通”。
“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也出自邱義仁之手。2000年就任“總統(tǒng)”后,陳水扁沿用李登輝時期的“戒急用忍”政策,其實質(zhì)是從政治利益出發(fā),人為地阻擋臺資西進大陸的浪潮,為兩岸經(jīng)貿(mào)關系設置障礙。在兩岸加入WTO及島內(nèi)工商界要求松綁“戒急用忍”的強大壓力下,邱義仁建議陳水扁采取“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來取代“戒急用忍”政策。其實質(zhì)是“假開放、真管理”,“開放為虛、管理為實”。
。玻埃埃的辏吃拢保慈眨箨懲ㄟ^了《反分裂國家法》,構造了今后一個時期兩岸政治博弈的基本框架?熏掌握了兩岸關系的主導權,并促成了島內(nèi)國、親兩黨領袖連戰(zhàn)、宋楚瑜的大陸之行。“胡(錦濤)連(戰(zhàn))會”達成的協(xié)議及大陸向臺灣民眾釋放的一系列善意,使民進黨陷入被動尷尬的境地。年底的“三合一選舉”慘敗和民進黨黨內(nèi)的接班人之爭又嚴重動搖了民進黨的執(zhí)政地位。為了挑起兩岸爭端,轉移臺灣人民的視線,以邱義仁為首的兩岸政策智囊團又為陳水扁構造了“積極管理,有效開放”(與前文“積極開放,有效管理”表述不同――編者注)的政策。邱義仁強調(diào):“我們不能忽視中國市場,但也不能把全部資金鎖在中國,兩岸經(jīng)貿(mào)開放后,臺灣到中國投資金額已經(jīng)超出500億美元,但回流到臺灣的資金,卻不到十分之一,這樣下去會造成臺灣經(jīng)濟結構失調(diào),應該積極調(diào)整兩岸經(jīng)貿(mào)管理機制,而不是被動地等出了問題才去處理!
作為陳水扁的“臺獨”干將,邱義仁還在2002年為陳水扁炮制了“一邊一國”論。在2004年的“總統(tǒng)”大選并無多少優(yōu)勢的情況下,邱義仁再度為陳水扁祭起了“一邊一國”論的大旗,企圖以此顯示領導人所謂“強硬”和“不屈服”的“魅力”,以增加票源。“一邊一國”論的出籠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挑釁,不僅對兩岸關系的發(fā)展造成了嚴重的傷害,而且也使任何化解政治僵局的努力都化為烏有,兩岸關系陷入了更深的僵局。
“一邊一國”話題被“炒黃”后,時任“總統(tǒng)府”秘書長的邱義仁,深知陳水扁在經(jīng)濟、民生方面無法加分,在統(tǒng)獨議題上更無炒作的空間,只剩“公投”這根救命稻草,又為陳水扁策劃了“臺獨行動綱領”,即在臺灣舉行“公民投票”,決定統(tǒng)“獨”走向。這一行徑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挑戰(zhàn),“公投”于臺灣的民主無關,于臺灣的和平無益,加劇了臺灣島內(nèi)的分化和動蕩,造成兩岸關系的緊張。
得力干將蔡英文
現(xiàn)任“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扮演的是陳水扁兩岸政策的看門人的角色,堪稱陳水扁兩岸政策中的得力干將。
蔡英文是李登輝在美國康乃爾大學的校友,陳水扁在臺大法律系的學妹。李登輝時期,蔡英文就開始參與大陸事務,是“兩國論”、“戒急用忍”政策的始作俑者。陳水扁主政后,她一直為陳水扁“一邊一國”論搖旗吶喊,她聲稱:“陳水扁只是陳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灣不是別人的一部分,不是別人的地方政府的事實”。在兩岸經(jīng)貿(mào)方面,蔡英文將“三通”落實為“小三通”,不僅推動“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又醞釀了2006年初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蔡英文表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不具開放或緊縮含義,是要加強當局的管理,降低開放的風險。
在混沌的臺灣政治局勢中,蔡英文擅長于縱觀全局、模擬情境的特質(zhì),讓陳水扁的兩岸政策更多了模糊與詮釋的空間。正因為如此賣力,她也因此受到陳水扁的器重:2000年竄升“行政院陸委會”主委,2006年跨上“閣揆”副手的寶座,成為民進黨內(nèi)的“新天后”。
“大內(nèi)總管”馬永成
如果說邱義仁和蔡英文是陳水扁不可或缺的左右手,那么馬永成則可視為陳水扁的影子,兩岸政策決策核心中的核心。
現(xiàn)任“總統(tǒng)府”副秘書長的馬永成追隨陳水扁多年,早在陳水扁臺北打拼時期,馬永成就是一人之下的副秘書長兼市長辦公室主任,協(xié)助陳水扁操作大小政治業(yè)務。陳水扁入主“總統(tǒng)府”后,馬永成的政治行情也隨之上漲,成為身兼十四職、日夜伴君側的“總統(tǒng)府”秘書。心思細膩的馬永成對陳水扁的個性、需求和底線掌握得非常到位,對政治運作、利益盤算也自有一套,再加上對陳水扁的忠心不二,深得陳水扁寵愛,陳水扁視其如己出,把黨內(nèi)外復雜而超乎馬永成年齡的政治運作全權交其運籌帷幄,成為陳水扁身邊的第一人。民進黨當局的“安全”、“國防”、“外交”、財經(jīng)、大陸政策五大決策體系的最后決策都要由馬永成來把關。由此可見陳水扁對馬永成的信賴程度。
第一文膽林錦昌
林錦昌列居陳水扁兩岸政策決策核心的第二位,被譽為陳水扁的第一文膽。
擅長于舞文弄墨的林錦昌,在1992年被羅文嘉推薦給陳水扁,作為其競選連任“立委”的文宣主將。林錦昌能適時抓住陳水扁的心境,寫出最及時、最感人的文宣,來塑造陳水扁的親民形象。陳水扁坐上“總統(tǒng)府”第一把交椅后,林錦昌就以老練沉穩(wěn)的個性與溫和的溝通方式與陳水扁建立起信賴關系,成為其隨身機要。
林錦昌是陳水扁對外交流的窗口,玩弄文字游戲是他的強項,最有代表性的文字游戲是520就職演說。林錦昌對陳水扁的講話進行了精心包裝,表面上未作“臺獨”挑釁,但字里行間卻潛藏著企圖在兩岸制造“一邊一國”的分裂野心和圖謀。陳水扁在講話中表面不提“一邊一國”、“一中一臺”,卻把兩岸現(xiàn)狀描述為“臺灣與中國”;表面上不提“2006年制憲”的時間表和“臺獨公投”,卻又強調(diào)這是“新憲法”,且要為“未來人民公投復決”做準備,實際上還是要搞“公投制憲”。
幕后推手柯承亨
相對于臺面上光鮮的馬永成、林錦昌,臺面下熟諳“國防”、“外交”與兩岸關系事務的柯承亨更是陳水扁不可多得的核心幕僚。
老謀低調(diào)的柯承亨,憑借對“國防”事務的精通,在陳水扁擔任“立委”期間,就成功地扮演了情報搜集、資訊分析的角色。陳水扁在1998年競選連任臺北市長失敗后,馬永成、林錦昌、羅文嘉因敗選壓力遠走國外,柯承亨則進入陳水扁幕僚核心,擔任陳水扁辦公室主任兼兩岸小組召集人,專門為其出謀劃策,成為陳水扁2000年邁向“總統(tǒng)”之位的得力助手。
柯承亨曾隨陳水扁訪問過大陸,留下了寶貴的“大陸經(jīng)驗”。同時長期共事使柯承亨比別人更清楚陳水扁在兩岸議題上的態(tài)度和底線。陳水扁有關兩岸形勢的談話,主要是柯承亨提供的建議,尤其是520講話中關于兩岸關系的部分議題,柯承亨發(fā)言分量不小。陳水扁就任“總統(tǒng)”后,柯承亨晉升為“國安會咨詢委員”,為陳水扁的“國安”政策把關。2002年改任“國安會”副秘書長,直接參與陳水扁有關兩岸問題的決策。
謹慎、內(nèi)斂的柯承亨得到陳水扁的賞識和信賴,被臺灣政壇看作“國防部長”的指標性人物,陳水扁如今也在不斷調(diào)整人事安排,為柯承亨出任“國防部長”鋪路。
傳話筒李遠哲
相對邱、蔡、馬、林四位兩岸政策決策核心人物,李遠哲只能算做是陳水扁“臺獨”推手,兩岸政策的“傳話筒”。
這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臺灣“中央研究院長”、學術界的“良心代表”,在2000年臺灣“總統(tǒng)”大選時,公開跳出來籌組“國政顧問團”為陳水扁輔選,寫文章呼吁臺灣選民給陳水扁一個機會,他的登高一呼為催生正統(tǒng)的“臺獨”政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2004年陳水扁競選連任時,李遠哲再度表態(tài)支持,為“臺獨”政權的延續(xù)立下了汗馬功勞。陳水扁執(zhí)政以來的六年多時間里,李遠哲充當穩(wěn)定“臺獨”政權的關鍵角色,成為陳水扁兩岸政策的“傳話筒”。
陳水扁主政后,雖然承諾“四不一沒有”,但長期不召開“國統(tǒng)會”,并另搞一套,在體制外成立了“兩岸跨黨派小組”,作為“總統(tǒng)府”的咨詢機構,就兩岸重要事務提供咨詢或結論決議!皟砂犊琰h派小組”成立后,李遠哲擔任召集人,成為擱置“一個中國”的倡導者。2002年11月26日,“兩岸跨黨派小組”公布了“三個認識,四個建議”,其要害是將兩岸關系定位為“互不隸屬”關系,實際是李登輝“兩國論”的翻版。李遠哲先后提出“統(tǒng)合論”、“九二精神”等見解,極力要求大陸擱置或打破“一個中國”原則的約束,開展兩岸協(xié)商,待有共識后再談“一中”,而臺灣在解決兩岸問題時則奉行“與國際接軌”、“和大陸接觸”、“臺灣優(yōu)先”的原則,他的這些主張多體現(xiàn)在陳水扁的兩岸政策或520講話里,其實質(zhì)就是要搞“和平臺獨”的把戲。2005年3月8日《反國家分裂法》進入全國人大會議審議,李遠哲表態(tài)同意“九二共識”是兩岸坐下來談的起點,但仍堅持“臺灣現(xiàn)在并不是在中國大陸之下,將來臺灣民主一定會影響到大陸!蹦壳,李遠哲已淡出陳水扁兩岸政策的決策圈。
相關熱詞搜索:班底 臺獨 陳水扁 陳水扁的“臺獨”班底 陳水扁臺獨事件 陳水扁臺獨言論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