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三杰]景觀哈佛三杰
發(fā)布時間:2020-02-27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在中國20世紀學術(shù)史上,“哈佛三杰”享有崇高的聲譽。1919年以后,陳寅恪(1890―1969)、湯用彤(1893―1964)、吳宓(1894-1978)三位在哈佛大學研究所同讀研究生課程,由于學業(yè)皆出類拔萃,當時就號稱“哈佛三杰”,這時陳寅恪二十九歲,湯用彤二十六歲,吳宓二十五歲。
三杰之中,陳寅恪年最長。他年幼時在南京家塾就讀,從小就能背誦十三經(jīng),廣泛閱讀經(jīng)史典籍。光緒二十八年(1902),陳寅恪十二歲時隨兄衡恪東渡日本,入東京弘文學院,跟魯迅是同學。1910年考取官費留學,先后到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就讀。1918年冬又得到江西官費資助,再度出國游學,在美國哈佛大學隨蘭曼(Lanman)教授進修梵文和巴利文等;這時候,他認識了湯用彤與吳宓,結(jié)為終生摯友。
湯用彤生于甘肅省渭源縣,祖籍湖北省黃梅縣。1912年考入清華學校,1916年畢業(yè)留校,出任國文教員,1917年考取官費留學,但因治眼疾未能成行。1918年赴美留學,先入漢姆林(Hamline)大學,主修哲學、心理學。1919年入哈佛大學研究院,與陳寅恪同時師從蘭曼教授進修梵文、巴利文及印度哲學。湯用彤在哈佛與梅光迪、吳宓等同住。
湯用彤、陳寅恪、吳宓隨同梅光迪以白壁德教授(Babbit)為師,受到“新人文主義”的影響,崇尚東方古典文明。
吳宓早就對陳寅恪的學識非常欽佩,1919年3月26日吳宓日記曰:“陳君學問淵博,識力精到,遠非儕輩所能及。而又性氣和爽,志行高潔,深為傾倒!眳清刀啻翁寡,陳寅恪和他誼兼師友。吳宓獲得碩士學位,湯用彤獲得博士學位;然而他們兩人都公開承認自己的學識成就比不上陳寅恪。
1921年吳宓回國后,在南京東南大學任教,并主編《學衡》雜志。
陳寅恪、湯用彤一起在哈佛讀哲學、梵文和巴利文兩年。
湯用彤于1922年回國,受聘為東南大學哲學系教授,講授西方哲學、中國哲學和印度哲學等課程,并運用西方的科學方法研究魏晉玄學和佛教史。
陳寅恪1922年再次去德國,進柏林大學研究院,繼續(xù)研究梵文和東方古文字學,直到1925年接受清華研究院之聘,才由德國回到中國。這時,他已經(jīng)三十五歲了。
清華學;I建研究院時,吳宓出任院主任,力薦陳寅恪來清華,1925年4月27日吳宓日記曰:“介紹陳(寅恪)來,費盡氣力!笨梢姶耸轮饕蓞清挡俎k,梁啟超從旁促進,對陳的受聘也起了一定作用。
湯用彤后來也離開東南大學。他先到天津南開大學任教,后又到了北大,此后一直執(zhí)教于北京大學。陳寅恪一直執(zhí)教于清華大學。
“哈佛三杰”之中,以陳寅恪的學術(shù)貢獻最高。湯用彤是專門研究中西哲學、魏晉玄學和佛教史的權(quán)威。他們繼承了清代乾嘉學派重證據(jù)、重事實的歸納法原理,又吸取西方的“歷史演進法”(即從事物的演化和聯(lián)系考察歷史、探究史料),運用中西結(jié)合的考證比較方法,注意對史實的綜合分析,以發(fā)掘歷史真相,求得真知。他們這種精密的考證方法,成就遠遠超越了乾嘉學者,大大發(fā)展了我國現(xiàn)代文史學術(shù)。吳宓開創(chuàng)了“中西方比較文學研究”并終生執(zhí)教于英語和西方文學專業(yè),桃李滿天下,成為一代宗師。
“哈佛三杰”都是真正的大學者,他們?nèi)水吷闹饕聵I(yè)就是讀書,進修,留學,教課,科研,著述。他們代表了20世紀中國文史研究的最高水平,至今在世界學術(shù)界享有崇高威望。
附記:除此之外,關(guān)于“哈佛三杰”,有另一種說法,認為20世紀20年代哈佛大學研究院白壁德的三個中國研究生 ―― 湯用彤、吳宓、梅光迪(1890―1945),被稱為“哈佛三杰”,錄此備考。白壁德是當時美國著名的新人文主義者,認為中西文化傳統(tǒng)在人文方面互為表里,對孔子尤為稱贊,并希望中國學人能擷采中西文化之精華,以求救亡圖存,而不蹈西方之覆轍。湯用彤、吳宓、梅光迪三人贊同這個觀點。他們學成歸國后,創(chuàng)辦《學衡》雜志,宣傳這個主張!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哈佛 三杰 哈佛三杰 景觀哈佛三杰 美國風景園林哈佛三杰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