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生由“學會”變?yōu)椤皶䦟W”
發(fā)布時間:2019-08-08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信息技術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去了解計算機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及技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的能力以及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果教師對新課程理念有著深刻的理解,即使是老的課程框架、老的教材版本,仍然能探求并達到新課程的理想境界。因此,只有對新課程理念認識正確了,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改革的教育行為。新課程、新教材的關鍵還是新理念。
在教學中要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來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在整個初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學習并總結了以下一些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
一、課堂演示,講解為主
近年來,大多數學校都陸續(xù)建成了新的電腦室,同時配備了幾十臺多媒體電腦,從而形成了一個功能較為強大的多媒體網絡教室。教師在上課期間,可以借助多媒體網絡教室的廣播系統(tǒng),對計算機的基本知識作出適當的演示并加以詳細的講解,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授Win-dows系統(tǒng)操作時,筆者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上機實踐(當然上該節(jié)課前已安排學生進行預習),因為各個學生的理解能力不一樣,自己預習后再在無老師指導下進行實踐,看自己的自學能力有多強,從而證實自己的理論理解與實踐是否一致。然后筆者運用了“躍龍門”多媒體教學軟件,將正確的操作過程通過教師機演示給學生,并逐一講解,使學生看到完整的操作過程。這樣做能使學生進一步證實自己自行上機實踐是否全部正確。此后再讓學生們上機實踐一次,這樣就收到了很好的教與學效果。同時,為了配合演示式教學,筆者又根據課程內容及學生的接受能力,制作有針對性的課件,使課程內容生動形象,變難為易。
二、強化練習
學生要熟練地使用計算機,僅靠教師的講授和演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練習的方式要多種多樣,如課堂問答、上機操作、課內外作業(yè)演示等。在進行上機操作練習時,一般給學生布置有針對性的練習內容。例如,在講完Word軟件中的文字錄入及排版知識后,要求學生課后準備一篇50字左右的短文,在下一節(jié)上課時使用Word軟件進行錄入、排版,并對排版提出合理的要求:又如在講完IE瀏覽器的使用后,讓每位學生運用IE瀏覽器瀏覽本市的網站和其他教育網站。這樣,每教學一項新內容,就及時讓學生進行定量的練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的新課內容,熟練掌握操作要點,提高學習效果。
三、進行網絡教學
自從學校多媒體網絡教室出現(xiàn)后,上級領導對培養(yǎng)學生的上網操作能力非常重視,因此,我們學校也增加了上網這項功能。在計算機教學中,網絡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信息知識環(huán)境。學生可以通過上網獲得豐富的信息知識。教師還可指導學生從網上下載學習軟件,收集各類學習網站以及學習資源,不僅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信息收集、處理、吸收能力。筆者還讓學生在節(jié)日時,發(fā)送電子郵件向親戚同學問好或進行祝福:讓學生在因特網上閱讀新聞、參加各網站的BBS、收發(fā)電子郵件等。由于采取多種方式設計教學模式,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要求。
四、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完成任務逐步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為學生營造一個建構知識、寓學于實踐的環(huán)境,讓他們在這里愉快地學習,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例如,對因特網的教學,可以分成這樣幾個大任務:在因特網上瀏覽信息、在因特網上查找信息、從因特網上下載信息、在因特網上收發(fā)電子郵件、閱讀網絡新聞、參加BBS、在因特網上進行實時交流等等。“在因特網上收發(fā)電子郵件”這個大任務又可以分為:寫信與發(fā)信、收信與讀信、回信與轉信、信件的分類和整理、訂閱電子雜志、加入郵件討論組等子任務:“寫信與發(fā)信”這個子任務,又可以劃分為:寫信、發(fā)信、在信中夾一張照片、發(fā)送一個或多個文件、發(fā)送一段錄音、發(fā)送一個影像、把同一個文件發(fā)送給多個接收者、成批發(fā)送信件等子任務。
五、實現(xiàn)分組教學,提高學習興趣
在計算機上機操作時,學生經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果教師一一解答操作,不僅教師感到忙碌、時間緊迫,而且還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分組教學可以避免諸多弊端,能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根據上課班級學生人數進行分組,每組人數不要太多(控制在6~8名),每個小組有固定的機位并設兩名小組長,上課前先對小組長進行培訓。當本組同學遇到問題時,由小組長充當小老師進行輔導。當有些問題較難時,教師要鼓勵全組成員一起研究解決。如果處理得當,教師要及時表揚,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成功帶來的喜悅。這樣一來,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小組成員的動手能力。如果小組解決不了,可由其他小組提出方案或由教師進行指導。
六、實現(xiàn)課堂教學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術學科工具性的特點,可以加強與其他學科的橫向聯(lián)系,不僅能使學生更扎實地掌握課堂所學內容,而且還能讓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有更完整的認識。例如:讓初中二年級學生運用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和上網技能,到因特網上查找文字、圖片、照片等資料,制作一個以“環(huán)境保護”為主題的PowerPoint幻燈片。學生們興致勃勃地查找有關環(huán)保資料,精心制作出一套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幻燈片。這樣,讓學生完成了課堂學習內容的同時,還增長了課外知識,實現(xiàn)了與其他課程的整合,使學生親身體會到信息采集、處理、加工的全過程,大大提高了學生采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七、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信息技術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教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并進一步引導他們利用信息技術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例如:各班要出手抄報展覽,筆者就提示學生可以利用學過的信息技術知識,使用Word 2003軟件來制作更美觀的電子手抄報,然后交給老師打印出來,在校園內展出。學生積極性大大增強了,部分學生做出版面新穎、內容豐富的電子手抄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筆者還讓學生利用畫圖軟件來出版班上的墻報。這些實際運用不僅有利于學生靈活掌握所學過的知識,還能使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yōu)越性,增強了信息意識。
八、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評價方式
記得筆者前年去海南參加課改學習,在學習期間,一位信息技術老師如是說:“信息技術教育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傳統(tǒng)的考試方式來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的高低,而要在上機操作中真正體現(xiàn)出來!彼f的正好與我所想的、所做的一致。在實際教學中,我根據所學內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評價方式來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在教學畫圖軟件后,筆者采取了“作品展示,開放式評價”的方法,由其他學生一起來打分評價。在教學寫字板、Word一類的軟件后,采取“指定內容、單人考核”的方法,先提出具體考試要求,并限定時間完成。如要求每位學生使用Word軟件輸入一篇文章,規(guī)定排版要求,完成后上交到教師機,由教師當堂給分。
總之,信息技術學科實踐性及應用性強的特點決定了它的教學必須采取相應的、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才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精神。
以上是筆者在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運用過的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必須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才能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再上一個新臺階。除了要在課堂上落實學生學會了什么,還要思考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會學了沒有,有沒有領悟基本方法、掌握一般規(guī)律。通過一系列的自主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能觸類旁通、由點及面、舉一反三,這才是新課程的教法。新理念告訴我們,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盡量把參與機會留給學生,把空間還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像蜜蜂一樣,自由、主動地采集花蜜,使他們脫離學校后擁有“充電”的能力,由學會變?yōu)闀䦟W,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相關熱詞搜索:變?yōu)?/a> 學會 學生 教育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