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散文好在什么地方?
發(fā)布時間:2022-08-09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朱自清的散文,比喻生動,意境優(yōu)美,語言華麗。讀他的散文,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有實景虛景,動靜結合,疊蕩起伏,有很深的文化底韻。是我們所不及的。
很多人評論朱自清先生及其散文作品,都是人云亦云。下邊,我簡單說幾點:
首先,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是君子之作,而非迎合任何潮流任何勢力之作,包括他的散文。風骨清奇,文心昭彰。
其次,散文不是一種預謀已久的創(chuàng)作,都是心情使然。而先生之作,已到大師境界,如行太極,無招之處處處有招。荷塘月色中的月光與遠處高樓上的琴聲,匆匆中那洗手時滑落的時間,背影中年邁的老父翻過月臺的艱辛攀爬,等等。真情在心,無處不淚。
最后,先生的文人氣質和錚錚傲骨,成為暗夜中的光和亮,通過他的散文散發(fā)出來,幾乎篇篇都有。
一家之言,僅供交流。
朱自清的散文《春》寫得好,好在哪?
從語文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春》寫得好,主要是作者通過精心構思,讓文章的結構與語言都顯得精美細致。
首先從結構上來說,《春》的一開頭,表現對春天熱烈的盼望,而接下來就是“東風來了”,為什么以“東風”作為春天的象征。就是因為東風是溫暖溫和的,此時冬寒未盡,第一個打破冰雪封鎖的就是東風。也正是因為東風來了,“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三個“起來”表現了一個過程,一個改變,此刻改變正開始發(fā)生。也正因為余寒未盡,因此小草是“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在人們不知不覺間迫不及待地沖破了阻礙出現,然后就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而人們也被活力感染,從“坐著、躺著”到“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由靜而動,表現出昂揚的生命力。接下來,這種生命力體現在花上,“都開滿了花趕趟兒”,花越來越繁盛,以至于人們已經想到它已經走向成熟的頂峰。而且不僅樹上開滿了花,野花也“遍地是”,花是無處不在的;ㄔ絹碓椒笔,春天的氣息也在春風中“醞釀”,越來越濃烈。并且鳥兒“清脆”的喉嚨、牧童“嘹亮”的短笛,表現出歡快躍動的節(jié)奏,也隨著春風播撒到四方。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不僅細密,而且晶亮,特別是“細絲”這一比喻,表現出雨的柔軟,就如同前文那“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的春風一樣溫和,滋潤著正在生長著的一切。在春雨的滋潤下,“綠得發(fā)亮”“青得逼你的眼”的樹葉小草上迸發(fā)出活力來。人們“撐起傘慢慢走著”,“披著蓑、戴著笠的”農夫在工作,這份活力也讓他們感動,靜靜地勞作,去創(chuàng)造新的生活。而此時無論“城里鄉(xiāng)下”,人們也爭先恐后地出來,但不再是如上文一樣去玩,而是創(chuàng)造新的未來。作者以三個比喻為結,而把“有鐵一股的胳膊和腰腳”的青年放在最后,就是告訴我們春天要帶領著人們去拼搏、去開創(chuàng)一個嶄新的、美麗的世界,此刻大家正跟著春天“上前去”。這里也呼應了開頭的盼望,人們不僅僅盼望春天的美麗繁盛,更是在盼望著一個美好的未來!
由此可見,作者雖然寫了六幅畫面,但這六幅畫面的內容都是相互呼應,共同構成了春天美麗的畫卷。并且,他以東風開頭,春草圖中的“風輕悄悄的”,春花圖中草叢中的野花“還眨呀眨的”,春雨圖中雨絲“密密地斜織著”,迎春圖中飛舞的風箏,都在或明或暗地描寫春風,更是把文章聯成了一體。作者的匠心獨運,就在這里展現得淋漓盡致。
至于精美的語言,這個各個材料都分析得很詳細,我就簡單地舉有關修辭手法的運用的例子。作者巧妙使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不僅寫出景物的特點,并且也可以與前后文相呼應。前面提到的有關春雨的例子,“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不僅寫出了春雨細、密、亮、柔的特點,其晶亮就讓“樹葉子卻綠得發(fā)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而其柔軟不僅與上文把春風比喻成母親的手相呼應,同樣也與下文那個“安靜而和平的夜”呼應,表現出一種溫柔的氛圍。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看,伴隨著春風,朱自清的散文《春》也跟著來了~
《春》是散文,卻更像是一幅畫、一首詩。
如果說《春》是一首詩,那么她就是一首將敘述和抒情融為一體的故事詩。如同一個淵博的詩人,坐在春風楊柳的岸邊,用緩慢的語調,向人們講述著一幕幕春天的故事。
說《春》像一幅畫,則首先想到的是“白描”。作者用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春滿人間”景色。沒有華麗的辭藻,放棄渲染的形容~~~然而,在“白描”中又滲透著“工筆”的細膩。當你讀完《春》后,閉目回味時,則又如同一幅“淡彩水墨”的長卷,在淡淡的鋪墊中呈現出一幅幅“令人置身其中”的畫面……
朱自清的散文《春》寫得好,好在哪兒?還用我再說嗎?
相關熱詞搜索:經典現代散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