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新雨:當攝影機轉向太平盛世的背后——看香港紀錄片《歌舞升平》
發(fā)布時間:2020-06-20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看《歌舞升平》,并沒有想象中的繁華。這部樸實的紀錄片表現(xiàn)的其實是香港底層人的故事,卻偏偏用了一個繁華的題目,——因為繁華正是這些故事的背面。在這部影片中,導演是把攝影機轉到了這個繁華的背后,從而翻轉了這個正面與負面的關系。它正面敘述的其實是貧困的故事,這使得繁華成為這些故事的背景,也使得整個片子的故事敘述都是建立在和這種想象中的“繁華”的對話關系上,它構成了這部片子的隱秘動機和線索,然后通過片名提示給觀眾。在這個意義上,這部紀錄片其實是香港“歌舞升平”形象的負片,是東方之珠財富神話不可分割的另一面。
這個主旨在最后結尾的鏡頭段落里被點題。在一系列有意構成的場景和空間中,香港維多利海灣上空的繽紛煙火在電視屏幕里無聲無息地綻放著,與煙花形成對比的是一位白發(fā)蒼蒼老人孤寂的背影。這位生養(yǎng)了七個子女,并含辛茹苦把他們撫育長大之后卻孑然一身的老婆婆,只能守著電視里的煙花過年。但是她的眼光卻離棄了電視屏幕所營造的虛假的熱鬧,她站在被鐵條所分割的窗口前,努力尋找著什么。然后,鏡頭跟著老人蹣跚的步伐穿過壓抑的公共屋的走廊和樓梯,——公共屋是香港政府為貧民所建造的住宅大樓。她終于走到了公共陽臺上,透過老人蒼老的眼神,在無數的樓房和建筑物的后面,我們看到了那些煙花 “真實”而美麗,但是它們卻是那么遙遠。對于這位飽經滄桑的老婆婆來說,那只是在鐵柵欄所分割的視線中極其渺小的一個凝視的對象。那些不斷地升騰起來,又猝然湮滅的煙火所象征的財富故事,既外在于這些片子的主人公們的生活,卻又支配著他們的生活。
片子敘述的其實是一個群體的生活,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艱辛故事,如一條河流中不同的鵝卵石,每一枚都有自己被命運打磨的紋理。共同之處在于他們都擱淺在香港,這是片子得以結構的著眼點,紐帶則是過年,——利用這樣的共同的時空關系,不同人物的故事被平行剪輯在一起,徐徐展開成為香港故事,今天的香港人的故事。故事的敘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主人公自己的敘述,這種相對傳統(tǒng)的敘述方式和故事本身都賦予這部片子以質樸的風格,這也吻合了這部片子的宗旨。圍繞著這些故事,片子探討了貧困和社會、政府的關系,貧困與亞洲地緣政治的瓜葛,貧困與底層人的尊嚴的問題,也涉及貧困與性別、家庭、暴力等諸種話題,內涵豐富,也讓人浮想聯(lián)翩。
片子是按照人物的故事來結構的,這也使得觀眾,特別是香港以外的觀眾對這些故事背后更多的社會、歷史脈絡的期待可能無法充分滿足。這當然是對一部紀錄片進行的苛求。任何角度的敘事同時也意味著遮蔽,但是,只有對紀錄片,觀眾才會有這樣的渴求,那就是讓我們知道得多一些,更多一些。這樣的期盼背后,預設了紀錄片和觀眾所達成的默契,那就是導演和觀眾都是基于這個世界的真實存在而聚集在一起的,這也注定了紀錄片在形式和現(xiàn)實之間無法終結的緊張。這種緊張的關系,其實是紀錄片的生命。對于一部紀錄片來說,能夠激發(fā)出觀眾這樣的熱望,已經是一種成功。今天的兩岸三地,貧困都在日益成為一個社會、政治、倫理諸方面的重大問題,因此,這部片子的意義也在于它與今天我們的現(xiàn)實處境的互文和對話關系。當財富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旋律的時候,貧困其實如影隨形。雖然這個社會和時代從來沒有消除過貧苦,卻發(fā)明了很多隱匿貧困的方法,從而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太平盛世的巨大神話。但是讓隱匿者顯形,讓被壓抑者歸來,把攝影機轉到一切神話制造的背后,這本來就是人類電影歷史上的一項偉大傳統(tǒng)。
。▽懹2007年8月31日,上海)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