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朝暉和美蓮社:“美”的火苗點燃了,就不會滅_美聯(lián)社
發(fā)布時間:2020-03-23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杜朝暉也許從未細想:湖北美術學院、自己、美蓮社和武漢,彼此間纏繞著怎樣剪不斷的聯(lián)系。19年前,從湖北美術學院畢業(yè),此后不論南下深圳、海南,還是重回武漢,除了“美術”,他沒想過干別的;10年前,他獨自坐長途車,走遍黃梅、公安、來鳳……淘回全國二三十個地方的民間藝術品,裝進香港路文物市場旁不足10平方米的小店;多年后,他擁有私人畫廊和兩家原創(chuàng)店――美蓮社。武漢藝術家的作品透過他賣到全國,而武漢人也能用幾千元,甚至幾十元,從美蓮社帶走一件藝術品。
美院八年
小人書啟蒙了一代人的美感,杜朝暉也在其中,《地道戰(zhàn)》、《楊家將》里的人物和場景深深印刻在腦海,學畫的熱情一發(fā)不可收!拔母铩苯Y束,他成為湖北美術學院附中招收的第一屆高中生。提起筆,臨摹小人書。之后合上書,筆尖游走,人物照樣鮮活地躍然紙上。每次畫畫,身邊總有伙伴圍觀、叫好。四年后,沒有懸念,杜朝暉考上湖北美術學院。
1987年,湖北美術學院招收學生不到百名,而這已是歷史上招生最多的一屆。國畫系3人;油畫系8個人,其中有曾梵志;杜朝暉所在的工藝系招生較多,有15人。開學第一天,他就見識了藝術生的特色:衣服破洞、留長發(fā)。著裝和發(fā)型是藝術青年用身體語言標新立異,展示自我。撇開裝扮,杜朝暉分明感受到所有人心意相通的一點――發(fā)自內心真誠、熱烈地愛著美術。
85美術思潮仍影響著湖北美院,雖然沒有誕生開創(chuàng)性的畫派,但理論研究異;钴S。藝術理論大家王廣義等人的聚集效應將武漢推上國內美術思想的重鎮(zhèn)。創(chuàng)刊于湖北的《美術思潮》成為杜朝暉每期必讀的刊物。最新的藝術思維和動向透過雜志抵達,新鮮、興奮輪番襲來。“吸收、不斷地吸收”是他唯一能做的。
閱覽室人氣特別旺,從早上7點到晚上9點,搶到座位除了勤快,也靠運氣。吃完飯,洗把臉,夾著筆記本往圖書館跑。從書架取下港臺傳來的畫冊,偶然看到圖畫下印著畢加索的畫,心跳加速,趕緊抄在筆記本上,“當作圣經(jīng),反復揣摩”。梵高的傳記《渴望生活》1元一本,美院幾乎人手一本。懷著崇拜和憧憬讀完,杜朝暉渴望擁有如梵高的經(jīng)歷,正是跌宕、艱難的生活鍛造了光芒四射的藝術。
“小小”的湖北美院包容思想萬千,講座和活動功不可沒。每周一場講座,令杜朝暉充滿期待,“每一天都是藍色的”。臺上,旅居紐約的臺灣畫家通過幻燈片展示紐約SOHO和藝術區(qū);臺下,青年被陌生而新鮮的圖像刺激得血脈賁張,橫亙在他們與世界間的大門頓開。圣誕晚會是各種活動中的招牌菜。學生會組織每個班出節(jié)目,跳舞、獨幕劇、唱歌……杜朝暉和同學排演了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旅美畫家李全武也是湖美的“明星”,他從武漢音樂學院借來音響,喇叭褲、長發(fā),隨著音樂扭動DISCO,瞬間吸引里三層、外三層的圍觀。
學院環(huán)境寬松,老師沿襲原蘇聯(lián)教法,接受西洋觀念的學生會唱反調。不僅沒被禁止,反而給大家爭鳴和思辮的空間。離開校園,更回味起老師的好。年長的老師經(jīng)歷過“文革”被打倒的斗爭,平反后重回講臺,特別珍惜,攢足了勁、恨不得把平生所知都交給學生。盡管有同學畢業(yè)后從商,完全放棄了美術,但內心始終有一抹藝術的火種。
四川美院的羅中立、程叢林等人以“傷痕畫派”震撼了中國藝術界,也震動了杜朝暉們的心。羅中立被奉為“英雄”,而“到西藏去”幾乎是每個人的夢想!八囆g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時刻敲打著他們,未經(jīng)風雨的青年無比渴望生活的歷練。冬天,結伴到江邊寫生,立在瑟瑟寒風中,內心卻火熱。去不了西藏,下鄉(xiāng)足以令他們激動。硬座30個小時到天水,一路歡聲笑語不覺疲倦。剛到天水,找到招待所放下行李就聯(lián)系文化站!跋锣l(xiāng)不是旅行,是學習。”在敦煌石窟,老師就是“導游”,從筆法到色彩,從歷史到藝術,學生們邊聆聽邊用速寫本臨摹。石窟、壁畫跨越時空出現(xiàn)在杜朝暉面前,更像朝圣。
每年一個月的下鄉(xiāng)寫生,讓杜朝暉骨子里有親近草根藝術的情結。日后,他奔走各地,與民間藝人從收藏者與被收藏者變成相互依靠的守望者,“每年下鄉(xiāng),都有民間藝術因為傳人去世而消失,也有傳人因為生計而改行”。
南下,南下
繪畫系培養(yǎng)藝術家,工藝系培養(yǎng)設計師,“藝術家窮,設計師富”是當時的刻板印象。杜朝暉徜徉藝術的海洋,又不必擔心就業(yè),學染織設計的他畢業(yè)后定向分配到毛紡廠、床單廠、服裝廠,都是鐵飯碗。大三時,改革開放如火如荼,可是輕紡行業(yè)受到?jīng)_擊,大量企業(yè)倒閉,剩下的效益也大不如前。輕紡行業(yè)危機傳導為杜朝暉們的分配危機。學校有所顧慮,為學生增添課程。染織設計因此被冠上“萬金油班”。同學有的選修服裝設計,有的改學環(huán)境藝術。因裝修行業(yè)興起,環(huán)境藝術突然吃香。
1991年,“南下”、“到深圳去”成了最具誘惑的鼓動語。走出校門,杜朝暉放棄進國營印染廠,懷揣幾百元,加入了南飛的大軍。班上超過1/3的同學做出了和他相同的決定。闖蕩深圳,企業(yè)招聘問的第一句就是“懂不懂CI?”那一刻,他內心雀躍。畢業(yè)前,工藝系的副主任李紅兵剛好開了CI設計的課程。多年后的同學聚會,大家不約而同談起李紅兵,原來很多人南下謀職的資本就是李老師傳授的CI知識。
在深圳,掙著父輩努力一輩子也難獲得的高收入,墮入商業(yè)社會的快節(jié)奏,加班或者關進小屋、限時拿出命題CI設計都是家常便飯。窘迫時,到同學家蹭房,也曾和裝修工人同住。海南樓市泡沫漲起,他和朋友合伙開了廣告公司,裝修、廣告,什么賺錢干什么。紅火時,在《海南日報》刊登廣告?墒,1994年海南經(jīng)濟泡沫破裂,經(jīng)濟狀況急轉直下。品嘗過南方的激昂和艱難,杜朝暉重回武漢。
從民俗到原創(chuàng)藝術
租下香港路文物市場旁的門面,杜朝暉設想做“民俗工藝品”式的小店。重拾下鄉(xiāng)的勁頭,坐火車轉長途車,輾轉各地搜羅,河南找布老虎、陜西尋鳳翔泥塑、山東覓木玩具。民俗作品為美蓮社打響頭炮,可一年后,杜朝暉卻面臨著無貨可賣的困境。
不久,美蓮社搬到了中山大道的畫廊一條街。街上畫廊經(jīng)營的多是印刷風景畫和油畫仿制品,激起杜朝暉做原創(chuàng)的念頭。在堅持民間工藝品的同時,美蓮社里的瓷器、陶器、版畫漸增。他與藝術家合作,下單定制限量版藝術品。
杜朝暉沒有選擇動輒上萬的藝術品,而是幾十元、幾百元的“小東西”。這是洞悉武漢脾性的選擇。與北京、上海相比,武漢市民未經(jīng)審美訓練,對美的認識停留在淺近層面,而藝術品又置于昂貴的神壇。如何在兩者間搭一座橋?美蓮社可算嘗試。
“小東西”降低了親近藝術的門檻,豐富了人們對藝術品種的認知,“除了花鳥畫和紫砂壺,還有版畫、陶藝”,也培養(yǎng)了用藝術品做擺設、點綴生活的習慣。收羅“小東西”,杜朝暉頗有心得:請名家做小玩意,發(fā)現(xiàn)青年藝術家,總之一條:美感和實用兼具。在上海,他找到瑞典的紡織品,彩虹式圖案,美麗又能裝點生活。
十年,杜朝暉和他的美蓮社一刻也沒有停止與武漢的碰撞。他不喜歡抱怨難處,更喜歡做給困難看。在武漢天地的美蓮社,他設置過藝術櫥窗,行內人稱贊,行外人卻看不明白。在櫥窗改放民俗的藝術品后,很快就有人走進來。商業(yè)和藝術需要平衡。
金融危機后,藝術收藏收縮,但武漢的藝術市場卻在慢慢發(fā)展。近年,湖北省藝術館和武漢美術館相繼落成,各種展覽不斷,本地藝術環(huán)境改善不少!拔錆h開始補課了”,這是杜朝暉樂見的,更讓他興奮的是愿意了解藝術的人多了!罢嬲\地喜歡,愿意接觸和感受藝術最可貴的!鄙磉呌信笥言诿郎徤缳I到日式瓷杯,回家裝水,竟有井水清冽的光澤,十分喜歡。將事情轉告杜朝暉,他臉上立刻顯出興奮。在武漢,藝術推廣和啟蒙有太多可為。下一步,他打算在武昌開美蓮社,設想做成藝術品超市,讓藝術常態(tài)化!
相關熱詞搜索:火苗 和美 點燃 杜朝暉和美蓮社:“美”的火苗點燃了 就不會滅 杜朝暉和美蓮社 第1章竟然被穿越了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