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利 [張勝利的心愿]
發(fā)布時間:2020-02-22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地處太行山北端的河北省淶源縣,曾經(jīng)譜寫過激動人心的抗日詩篇:日軍中將阿部規(guī)秀在這里被擊斃;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英雄事跡在這里流傳;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支援革命,并在這里以身殉職……
張勝利出生在淶源縣桃木疙瘩村,村子坐落在海拔1800多米的山頂上,即使以當?shù)貥藴,這個地方也算是貧困的。
1988年,張勝利還在讀小學,家中突遭變故:父親病故,母親改嫁,他們兄妹三人只能和80歲的老奶奶相依為命。為了生活,年僅12歲的張勝利不得不離開心愛的學校,上山放羊。
希望緣自1989
1989年10月,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開始在全國推行“希望工程”。張勝利成為第一批受助生,重新回到了教室。3年后,他升入上莊中學。初中畢業(yè)后,他看到村里因為沒有老師,孩子們無法讀書,就在村里做了一名代課老師。1995年,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在浙江建立了希望工程全國教師培訓基地,張勝利榮幸地成為第一批學員,被上海第一師范學校破格錄取。一年后,他還代表125萬希望工程的受助學生,赴美國參加了第26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圣火的傳遞。
從上海第一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張勝利毅然回到了太行山深處貧困的家鄉(xiāng),繼續(xù)做鄉(xiāng)村教師。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人開玩笑,說他不是來自桃木疙瘩村,而是來自“榆木疙瘩”村。但他自己很清楚:因為有希望工程及無數(shù)好心人的幫助,他才有今天的成功。他要像幫助過他的那些人一樣,去幫助其他的人。他要把知識帶回家鄉(xiāng),讓村里的娃娃們也能讀書,也能有好前景。
恰如希望工程在助學中倡導的一個理念:不僅要給予人,更要助人自助,讓受助人獲得自我造血、自我成長的能力。
回村后,盡管剛開始學校只有5名學生,但他毫不氣餒,認真?zhèn)湔n,努力講好每一節(jié)課,竭力教會每一個學生。艱難的生活造就了張勝利堅強的性格。
在他的努力下,第二年,桃木疙瘩小學建起了四年級集中班。為了讓其他村子的孩子也能享受這里較好的教學條件,他利用節(jié)假日,到周圍村子去宣傳,很快,學生增加到了18名。
因為人小路遠,外村孩子吃住都要在學校里,兩個星期才能回家一次。因此,張勝利成了這些孩子的代理爹媽,白天黑夜地照顧他們。很多時候,這個大男人比孩子們的媽媽想得還細致做得還周到:外村孩子回家山高路遠不安全,好天氣時他幫孩子們結伴同行,天氣惡劣時,他干脆一個村一個村地送他們回去。冬天夜里,他一次次起來查看宿舍的爐子,以免孩子們煤氣中毒……
傳遞希望火炬
張勝利還有一個更大的心愿,就是在當?shù)亟⒁凰MW,讓更多的貧困孩子能夠像當年的自己一樣繼續(xù)學習。
希望工程是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發(fā)起、倡導并組織實施的一項社會公益事業(yè),旨在資助貧困地區(qū)失學兒童重返校園。截至2009年,希望工程開展20周年,該工程已經(jīng)累計募集資金56.7億元,資助學生346萬人,援建邊遠山區(qū)、貧困地區(qū)的希望小學15940所。
對希望工程有著特殊情結的張勝利,在青基會和當?shù)赜嘘P部門的支持及愛心人士與愛心企業(yè)的贊助下,2001年,在淶源縣東團堡鄉(xiāng)箭桿河村附近的山谷里,北京升旗希望小學落成。11月,桃木疙瘩小學遷到這里,張勝利擔任校長。
希望工程,改變了一大批失學兒童的命運,改善了貧困地區(qū)的辦學條件,喚起了全社會的重教意識。
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舉辦之際,張勝利成為一名光榮的火炬手。他默默地發(fā)誓:一定要把希望的火炬?zhèn)鬟f下去,讓更多的農(nóng)村娃娃有書讀,在改變自己命運的同時也能造福后代。
此時已小有名氣的張勝利并不滿足于講好課,管好學校,他還盡一切可能為孩子們、為鄉(xiāng)親們做好事,做實事。鄉(xiāng)村教師的工資很微薄,但他資助的學生居然超過了300人;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為家庭困難的孩子們尋找愛心人的資助,為幾十名大、中、小學生解決了后顧之憂;他四處奔波,又在東團堡鄉(xiāng)建成3所希望小學;他積極努力,為學;I集到大量經(jīng)費與教學物資,改善了辦學條件;他通過中國青基會為村子爭取到十多萬元的無息貸款,發(fā)展養(yǎng)羊業(yè),帶大家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張勝利很忙,很累;但他也很充實,很快樂!
相關熱詞搜索:心愿 張勝利 張勝利的心愿 張勝利簡歷 張勝利老師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