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廢除死刑的前提性缺失 問卷按缺失值處理的前提條件
發(fā)布時間:2020-02-15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6月7日,藥家鑫被執(zhí)行死刑。然而,圍繞著藥家鑫案所引發(fā)的廢除死刑的爭論,卻不會跟著案件一起終結。 在藥家鑫刺死張妙案的庭審過程中,很多人士呼吁,從藥家鑫案開始廢除死刑,以推動司法進步和司法文明。當然,這些呼吁也得到了很多知名人士廢除死刑的?應。不過,這也同樣激起了強烈的反對聲音.反對者認為,文明地放過藥家鑫那么就是對死者張妙的不正義。在司法獨立性不足、司法不公時有發(fā)生的現(xiàn)實背景下,廢死論不可能不激起強烈的輿論反彈。
實際上,在此次爭論中,很多法律界人士固然主張廢除死刑,但是,并不主張通過具體的個案推動廢除死刑。因為在非判例制國家,通過個案而獲得的文明與損害的司法公正,同樣都是難以令人取舍的。
實際上,從廢除死刑的歷史來看,廢死的主戰(zhàn)場還是在立法環(huán)節(jié)。而進入立法的博弈之前,廢死的爭論往往已經(jīng)持續(xù)了幾十上百年。很多已經(jīng)廢死的國家,如英國也同樣曾經(jīng)有著非常殘忍而野蠻的行刑方式。
所以,廢除死刑固然符合文明和人道,是未來刑法改革的主流方向,但是,要廢死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夠實現(xiàn)的,有其不可逾越的文化和制度前提。
據(jù)報道,維基百科2009年6月統(tǒng)計,全球197個國家中,已有139個國家實質上廢除了死刑,占全球國家總數(shù)的70%。其中,有94個國家完全廢除死刑,10個國家廢除普通死刑,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執(zhí)行死刑(軍事犯罪或戰(zhàn)時犯罪),還有35個國家雖然保留死刑,但是在最近10年里沒有執(zhí)行過死刑,相應的,保留死刑的國家和地區(qū)只剩下58個。
然而考察這些廢除死刑的國家,多是西方或者受西方文化影?的國家和地區(qū),而現(xiàn)在仍然保留死刑的國家多在亞洲和非洲,其中包括中國、日本、印度等。美國比較特殊,其只有十來個州廢除了死刑,大多數(shù)州都保留了死刑。
因此,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樣廢除死刑的文化地圖,廢死背后不但存在著基督教文明與其他文明的價值分野,也存在著現(xiàn)代性與前現(xiàn)代性的立場不同。
在我們新近發(fā)生的這場廢死的爭論中,更多強調的是現(xiàn)代性與前現(xiàn)代性價值觀的不同。在廢死論者那里,個人的生命和價值上升到了一個絕對的位置,也就是生命高于一切,實現(xiàn)公平、正義并不必然要以人的生命為代價。而在前現(xiàn)代社會中,往往是正義、崇高等一系列抽象的價值高于一切,為了所謂的正義的事業(yè),可以犧牲無數(shù)人的生命。在此糾結于要公正還是要生命。
另外,在基督教文明的語境中,首要的信條就是每個人都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每個人的生命最終都屬于上帝,除了上帝任何人都不能審判他人,因此,人間的法庭也不能剝奪他人的生命。而這種觀點,在其他文明的國家中,似乎就難以獲得認同。
在基督教文明的語境中,廢除了死刑,并不意味著審判的結束,因為,在上帝那里還有一道終極審判,而這一關所有的正義都能夠實現(xiàn)。而在我們的文化中,死刑的審判也就意味著終結。如果死刑沒有了,那么,人們很難以想象,還有什么可以主持正義,難道僅僅依靠殺人犯自己良心的懲罰嗎?
當然,廢死也離不開司法制度的獨立與清明。司法制度必須應該能夠很好地實現(xiàn)司法公正,那么,廢死才算是純粹的文明和野蠻的較量,公眾也不會再做他想。而在一個司法制度和環(huán)境漏洞百出的社會中,誰都會知道,廢死論的背后會蟄伏著多少司法不公的貓膩。而廢死也極容易被符號化,被看作是那些有權有勢的作惡者逃避懲罰的借口。
絕大多數(shù)國家廢死,都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立法博弈和民間意見辯論的過程,也有一些國家也在一夜之間頓悟,宣布廢死。不過,也不要忘了有些國家也存在著廢死的反復。我們要廢除死刑,需要做的功課有很多,決不是幾個人在那里喊幾句口號就能解決的問題。
而在目前的條件下,我們既需要警惕嗜血的社會情緒,也需要反對妄顧現(xiàn)實只是政治正確地宣講廢死,當然,更應該堅決反對的是,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打著廢死的旗號而逃避司法公正。
相關熱詞搜索:廢除 缺失 死刑 中國廢除死刑的前提性缺失 中國廢除死刑哪一年 中國現(xiàn)在還有死刑嗎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