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生要學會掌握尺度
發(fā)布時間:2019-08-08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在一次公開課上,看見一段視頻,講的是某中職學校一位女教導主任看見一位學生在走廊有違紀行為,就上去制止那個學生,誰知那個學生不聽教育,和老師頂撞激烈,最后那學生賭氣,吐了一口痰在地上,然后又俯身下去,把地上的痰吃了。后來家長知道這件事后,認為學校老師教育不當,把這位老師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這位老師始終沒有抬起頭來,她伏在被告席上,哀婉傷心地說:“我這輩子再也不讓我的子女做老師了,孩子,你怎么能這么做呢?老師只是教育你,可是你卻做出那么偏激的行為!痹诜ㄍド,那位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太過偏激,走到老師面前說:“對不起,你是好老師,是好媽媽,我錯了!比缓蟊е@位老師喊媽媽。這位老師一邊哭一邊說:“孩子,你幾乎把老師害慘了呀。你讓我沒法做人啊,你那么做,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啊。”聲淚俱下的申訴,讓觀者無不動容。
這個案例非常揪心,教育學生最后居然鬧到在法庭上刀兵相見,這可見得是一個典型的教育失敗的案例。這個案例我說是教育失敗的案例,失敗表現在哪里?失敗表現在教師教育策略處置失當。
教師教育未成年孩子,需要遵守的原則非常多,其中有一條不能忘記: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要掌握尺度。也就是說,教師要能量力而行,對那些愿意接受教育,能夠通過教育改正過來的學生,教師當然要盡心盡力去教育,但是,如果碰到那些不怎么聽話的學生,當面教育不聽,甚至還出現頂撞、辱罵這些行為的學生,我們就要退一步處理了。如果發(fā)現學生有不服從教育的這種苗頭,我們要能審時度勢,覺得自己能夠控制局面,不妨繼續(xù)教育;如果自己不能控制局面,我們不妨放一放,適當運用冷處理手法。
有一次上課,我看見一位女生趴在桌子上,就點她的名字提問,讓她清醒一下,誰知這位學生紋絲不動。我記得開始上課的時候她還好好的,怎么上一會就伏臺了?我走到這位學生身邊喊她,她還是沒有反應。我想,如果這個學生正常,她應該回應我,可是她什么反應也沒有。旁邊有學生小聲說:“老師,她不舒服!蔽艺f:“如果不舒服,應該請假去校醫(yī)室,理由正當我可以批準你出去啊!笨墒沁@位學生還是沒反應。于是我敲了敲她的桌面。輕輕抬她的手臂,希望她坐端正。就在這時,這位學生稍稍把手臂抬起,手肘向我大力橫掃過來。我當時火一下子就上來了,一手把她從座位上抬了起來。全班學生一下子緊張起來,全都看著我們。我還真沒見過違反課堂紀律還對老師動粗的學生。這個學生抬起頭來,我看見她滿臉淚水。我心中一驚?隙ㄓ袉栴},現在課堂對抗可能會有意外狀況,而且也不一定能控制局面。于是,我離開那個學生座位,回到講臺,在講述了課堂規(guī)則后,繼續(xù)講課。
下課以后,有學生悄悄告訴我,這個女生看了一封某人寫給她的信,心情不好,所以趴在桌子上。我說上課就是上課,誰允許她偷偷看信的呢?隨后,我把這位女生的課堂情況向班主任反映。班主任迅速跟進這件事,教育這位女生,讓這位女生承認錯誤,但是這個女生始終不開口,恰好相反,她還覺得老師做得不對,冒犯了她,她要求把我這個老師換掉。她說,哪有老師對學生動手的。隨后班主任向學生了解情況,學生普遍反映老師上課沒有問題。在與這位學生交談的過程中,我發(fā)現這位學生非常仇視教育她的老師,誰教育她,她和誰就是敵人。我看見這種情形,就對班主任說:“算了。讓她自己去反思吧!
事隔不到一個星期,這位女生又和語文老師頂撞起來。那位語文老師很年輕也很漂亮,上課相當好,那位女生在課堂上公然頂撞說:“我不高興聽你的課,我就是不喜歡,我高興伏臺我就伏臺,誰規(guī)定我一定要聽你講課呢?”
我到語文老師那里去了解情況,發(fā)現這位學生原來在其他課堂上經常如此,從班主任那里還知道,這位女生原本就是從一所重點高中轉學來這里的,轉學的原因就是她和老師鬧對立鬧到在那里沒法呆。
原來如此。壓在我心頭的一塊大石頭一下子就被搬開了。而且我還了解到,這個學生已經背負很多處罰,自己與父母有協(xié)定,如果有再犯,愿意被接回家,從此離開學校。
我不再追查這個學生在我的課堂上違規(guī)違紀的情況了,既然有那么多的違紀事情在那里,多我一個去教育對她來說不過就像頭上多一個讓她不爽的虱子。我如果申請對她進行處罰,她也許再也沒有書讀了。所以我放棄對她處罰,更重要的是,這么多人教育她,她都聽不進,我去湊這個熱鬧,她就會改正嗎?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教育,不是萬能的;老師,不是萬能的。不是所有學生能能夠接受學校老師的教育的。對于那些愿意接受教育的學生,我們大力教育,對于那些聽不進教育的,我們不妨放手。套用一句流行的調侃語:如果教育都管用,還要警察干什么?
如果老師把握好教育學生時的尺度,在更多的時候,可以緩解課堂沖突,釋放課堂壓力。中學生畢竟是中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的違紀行為在老師教育的時候可能會引發(fā)他的情緒沖動。如果碰到這種敢于在課堂上沖動的學生,老師不妨先退一步,然后換個時間,換個地點,換種方式,繼續(xù)處理。學生做了錯事,心中有數,所以,當時教育引發(fā)的沖動在另一個時間里會變成一種馴服。
有一次在課堂上講課的時候,發(fā)現有位學生在課堂上抄寫其他科目的作業(yè)。我從講臺上走下來,他還沒覺察到我已經看到,繼續(xù)埋頭抄寫。當我走到他身邊的時候,他感覺到了,猛一抬頭,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把作業(yè)本往座位的書斗里藏。我走到他旁邊抓住他還沒完全塞進去的作業(yè)本說:“拿來,給我!
那個學生死死攢住作業(yè)本,然后回過頭來,看著我的眼睛,對我說:“你放不放?”這個學生的話一出口,全班同學大驚失色。看樣子,如果我不放手,他有可能會動手打人了。我盯著他看了三秒鐘,然后大聲說:“好,我放手!比缓笪宜墒,回到講臺。繼續(xù)我們的講課。
下課以后,我想,今天我看你什么時候到我這里來,我就不信你不來。到第二節(jié)課下課,這個學生來到我的辦公室,對著我恭恭敬敬鞠了一躬,說:“對不起,老師,我錯了,我以后一定改正!
我說:“老師不是要與你為難,我們只希望你知錯能改,在學校多學一點,比什么不強?”
這樣,老師不用費很多口舌,學生自己會反省的。這個時候真的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掌握適當的尺度,是一種教育的藝術。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