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區(qū)校本發(fā)言
發(fā)布時間:2020-08-09 來源: 調查報告 點擊:
玩轉數學
玩出精彩
杭州市學軍小學紫金港校區(qū)
陳映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數學可以玩,那一定能夠讓孩子深深地愛上這個學科。數學真的可以玩嗎?如果玩又應該怎樣來玩呢? 我想要有所創(chuàng)新和突破,就必須要有所摒棄。玩轉數學得以成功地開展,源自于三大原則的支撐。
不 著 急 簡單地說就是慢慢來,認真了解每個孩子的特點,不要求所以的孩子都必須達到既定的目標,等待并期待孩子的成長。不著急的課堂會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自主探究,從而為積累基本活動經驗提供保障。
不 封 頂 簡單地說就是不限制,期盼并欣賞孩子的思考。在“玩轉數學”的課堂上,會讓孩子盡情表達自己的思考,教師作為一個欣賞者去學習孩子的思考。一年級的孩子學前知識儲備千差萬別,不封頂的原則,尊重了每一個孩子的發(fā)展,很好地實現了分層教育。
不 精 確 簡單地說就是不唯一,不追求固定的答案。在“玩轉數學”的課堂上,只要孩子能合理解釋數學方法的意思,“存在著”的即“合理著”。當我們不那么追求精確的時候,孩子的思維方式才會由原來注重演繹推理的思維方式向歸納想象的思維方式發(fā)展。而歸納想象能力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大前提。
有了這樣的理念,為我們的教學做了很多的改變,也帶來了很多好處。
首先,延遲量化評價,激發(fā)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我們學校一上是不組織學生進行期末測試的,在平時的教學中也不組織單元練習。只會根據研究需求做一些簡單的前后測。沒有分數這根杠桿,孩子在數學中盡情地玩,期待學習數學,喜歡數學課堂。
其次,積累活動經驗,發(fā)展數學思維能力 。玩轉數學的課堂教學淡化知識技能和知識量的積累,更多地落在對數學方法、思想、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上。為此我們的自編教材刪減了人教版的一些內容,教材只有單元教學內容,沒有明確的課時劃分。保證孩子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玩、去體會、去積累。
那我們“玩轉數學”的課堂和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有什么不一樣呢?下面結合倪啦老師《玩轉算盤》這節(jié)課,一起來體會。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經歷人類數學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一年級的孩子應該處在原始人的狀態(tài),因此我們整個學期都以瘋狂原始人為教學情境。算盤教學之前孩子經歷了一系列的數數和表示數的過程。(詳見下表)
算盤教學之前,孩子們已經體會了以一當十的現實需求,知道數位及其表示的意義,并會在計數器上表示數。本節(jié)課,老師給出的第一個量是 35,學生能夠順利地運用舊知表示并解釋意義。
接著老師只給了學生 10 個立方塊,要求表示 39。簡單的活動要求:最多 10
個,合作討論,一人擺數,一人記錄。壓低聲音,互幫互助。不做任何提示學生自主探究。孩子們一開始感到很為難,因為手上的立方塊不夠用。慢慢地孩子們嘗試以一當二、以一當五、以一當三十……學生的作品五花八門,各種奇思妙想呈現在課堂上。通過反饋交流,學生們感悟到需要一種統(tǒng)一的規(guī)則來表示數。在教師的引導下算盤順其自然地來到了課堂。
這節(jié)算盤課,真正用到算盤的只有十來分鐘。前面大量的操作活動是為了讓孩子經歷算盤產生的過程;體會算盤設計的巧妙;激發(fā)學習算盤的欲望。整節(jié)課學生一直保持了高漲的學習激情,對于算盤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有這樣的活動效果,源自于老師對活動操作把握的幾點改變:
要求更模糊、活動更開放——體現目標層次化 時間更充裕、材料更豐富——活動條件保障 作品更驚喜、體驗更深刻——活動結果呈現 這節(jié)課是算盤教學的第一課時,下一個課時會上些什么呢?——“在算盤上用 3 個珠子表示數”。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和計數器上撥數進行比較,進一步體會算盤的優(yōu)越性。
熱點文章閱讀